针灸治疗带状疱疹(2)
发布时间: 2022-11-19

  (二)传统医学治疗

  依辩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

  [辩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

  [辩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 活血散瘀汤加减。

  (三)针灸治疗

  l.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Aq发于脸部,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大肠经、胆经。

  Bq发于颈部

  a.胃经1.5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距任脉3.0寸。

  c.小肠经,距任脉3.5寸。

  Cq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b.肾经-距中行任脉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2.0寸。

  c.胃经-距中行任脉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4.0寸。

  d.脾经-距中行任脉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6.0寸。

  e.肝经,布胁肋。

  f.胆经,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分布于腰背,距督脉1.5寸及3.0寸区域。

  h.督脉,统率一身阳经。

  d.发于腿部

  a.胃经。

  b.胆经(侧面)。

  c.膀胱经。

  d.脾经、肝经、肾经,中路与后路。

  2.选穴处方(选用之腧穴)

  a.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足临泣、绝骨。

  (b)局部取穴z、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上巨、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z、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十总穴、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耳门、翳风。

(编辑 xy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