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应该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一、治疗原则
    Ⅰ期:根治性放射治疗(外照射或外照射 + 后装)
    Ⅱ期:根治性放射治疗,合并化疗处在临床研究阶段。
    Ⅲ/Ⅳ M0期:放疗与化疗综合治疗,以顺铂为基础同步放化疗为主,其他方案的化疗以及结合方式处在临床研究中;放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如表皮生长因子等)正处在临床研究中。
    M1期:以化疗为主。
    对于颈部大淋巴结,可同时给予热疗。
    根治性放疗后残存淋巴结,观察2—3月后,如残存灶无变化或进展,可考虑分区颈清扫或残存淋巴结剜除术。
二、放射治疗
    (一)鼻咽癌应首选放疗
    鼻咽癌患者会看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常常写着“低分化鳞癌”,其中的“鳞”是指鳞状细胞,“低分化”则指细胞处于“幼稚”的年龄段。鼻咽癌的“低分化”确实使它具有生长活跃、发展快、破坏性大和容易转移的特点,但也正是“低分化”的特点,使其对一种特殊物质具有特别的敏感性——放射线。
    实践表明,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就越高。这里的敏感性是指,分化程度越低的肿瘤细胞,越是经不起放射线的照射,在放射线的照射下它们“很受伤”,几番照射下来就会销声匿迹。
    另外,鼻咽癌发生位置隐蔽,在由大血管、颅神经等等包绕的弹丸之地,是难以在不损伤这些重要结构的情况下进行肿瘤的根治性手术的。
    (二)调强适形放疗(IMRT)
    由于鼻咽癌患者靶区周边存在大量要害器官且密集,且靶区范围一般较大又极不规则,常规照射技术很难达到高剂量区与靶区的形状相吻合。
    调强适形放疗(IMRT)具有良好的靶区适形性,可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已成为临床上鼻咽癌的主要放疗方式。
    1、靶区的处方剂量和剂量规定
    T1-2:PGTVnx,70Gy;GTVnd,70Gy;PTV1,60-66Gy;PTV2,50-56Gy。
    T3-4:PTVnx,74-76Gy;GTVnd,70Gy;PTV1,60-66Gy;PTV2,50-56Gy。
    2、危及器官计划体积(PRV)及限量
    PRV是危及器官外放边界后的体积,类似于根据CTV形成PTV。重要器官功能脏器和危及器官的限量为:脑干≤54Gy,脊髓≤40Gy,视神经和视交叉≤54Gy,颞颌关节≤50Gy,颞叶≤54-60Gy,下颌骨≤60Gy,腮腺50%体积≤30-35Gy等。
    3、计划的评估
    至少95%PTV满足上述靶区的处方剂量,PTV接受>110%的吃放剂量的体积应<20%,PTV接受<93%的处方剂量的体积应<3%,PTV外的任何地方不能出现>110%处方剂量。评估包括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评价和逐层评价。
    (三)TOMO放射治疗系统
    在此基础上,CT引导的螺旋断层放疗不但克服了摆位误差,而且减少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了可以治疗的剂量,达到更好的疗效,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可以说,先进的放疗技术已使早、中、晚期喉癌摆脱了无可奈何的境地。
    作为专门的调强放疗系统,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放射治疗系统)提供兆伏级CT扫描系统,能够用于患者摆位以及内部器官移动变化的校正。结合其本身所具有精确、精准、精细的“三精”优势,有效降低了放疗的不良反应。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与常规静态IMRT计划相比,TOMO放射治疗系统的剂量曲线更加陡直,靶区适形度及剂量均匀性更优,而腮腺、喉-气管-食管平均剂量以及口腔、颞颌关节的最大剂量更低。同时,它的兆伏级CT提供了较合理的软组织结构对比度,根据CT探测体内剂量场的沉积分布,实现了集IMRT(调强放射治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的肿瘤放射治疗最高境界。另外,采用TOMO精确放疗治疗鼻咽癌平均治疗时间不到8分钟,比常规静态调强放疗至少缩短了近5分钟。
三、疗效评估
    早期病变的局部控制率可达到70%-90%;通过现代放疗,Ⅰ、Ⅱ、Ⅲ、Ⅳ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4%、80.3%、68.9%,并且2级以上的副反应为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