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经
发布时间: 2022-11-19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自昼最长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一年中天气最热候因为接近地表热量这还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俗话说“热三伏”真正暑热天气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大约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最高可达40℃左右从中医理论讲夏至阳气最旺的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长”字
精神调养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
起居调养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应避开烈日炽热之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消除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消暑防病另外夏日炎热睡眠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夏季运动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节宜选择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忌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夏季多汗的季节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会出失常中医认为此宜多食酸味固表;多食咸味补心夏月伏阴内饮食不可过寒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下面介绍一款夏季食谱
凉拌莴笋
配料鲜莴笋350g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一小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浇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大寒时节谈女士养生暮秋的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低,“露气寒冷,将凝结成霜”了。在季节,我们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工作呢?以下将结合笔者师傅樊正伦先生的养生经验,谈谈寒露养生。  首先,要特别注意精神调养。寒露已是深秋,大自然肃杀之气明显,一片凄凉的景象,此时最容易触景伤情,引起情绪不稳定。因此,情志调养方面,与前面的节气一样,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时喜时悲,情绪波动太大,影响肺的清肃功能。另外,在这秋高气爽的大好时机,此时正是登高秋游的好时候,可利用假日三五好友结伴登高、秋游,极目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大暑养生  俗话说 “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七忌 一忌无病乱补。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二忌虚实不分。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用膳对象应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