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痰热腑实证将有新药
发布时间: 2022-11-19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博士生导师王新志教授主持的课题“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机理及其新药研究”,近日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于缺血性中风,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研制开发出一些溶栓剂。但该类药物仅限于发病后6小时内的患者使用,从临床实践来看,大部分病人到医院时,已失去最佳溶栓时机。所以有关中风新药的开发,一直是近年中风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关数据表明,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在急性中风证型中占74.14%。而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相关中成药,多属活血化瘀类和醒脑开窍类,还没有通腑化痰兼活血化瘀类药物面世。

  关于该药的研制思路,王新志教授说,中风发病在颅内,治理在胃肠。据临床观察,降低腹压就能降颅压。痰热腑实证中风病人在半身不遂的同时,伴有气粗痰盛,大便干结和腹胀等,死亡原因大多为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通腑化痰法运用上病下治、釜底抽薪的原理,借助降阳明胃腑之势及泻下之力,通过排便降低腹压,从而降低颅内压,促进大便中吲哚氨类毒素排出,达到排毒护脑、醒脑开窍的目的,可有效促使患者神志及肢体的康复。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由大黄、胆南星、栝楼、桃仁等药物组成。全方具有通腑化痰、清热熄风、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作用,适用于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目前该药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研究批件,进入扩大规模的临床观察阶段。

(责任编辑 孙新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