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髓知味鹿时安(枸杞怎么吃才能健康有营养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枸杞怎么吃才能健康有营养

说到枸杞,每个人都应该不陌生,枸杞是我们常用的养生食材,俗话说:“一年四季吃枸杞,人可与天地齐寿”。枸杞是国家药食同源目录中的品种,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

《本草纲目》对枸杞的评价是:甘平而润,性滋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枸杞亦药亦食,可单用嚼食或泡水、熬膏、煲粥、泡酒等。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最喜欢的是把枸杞泡在水里喝,用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枸杞泡水是有讲究的,99%的人都泡错了!

1、水温很重要

大部分人都习惯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理由也很简单,大家都以为这样才能把枸杞的营养充分“泡”出来,就像泡茶也习惯用刚烧开的水一样。

实话告诉大家,这样做不仅不能把枸杞的营养泡出来,反而会使营养和养生效果大打折扣!

这是因为,枸杞含有很多的糖,而且也是一种蛋白质多糖,水温过高很容易破坏它里面很多的糖分,也容易破坏枸杞中的大部分营养元素,如胡萝卜素(护眼)、甜菜碱等。这样一来,吃到嘴里就没啥营养和养生作用了。

还有人熬汤的时候,喜欢在汤快好的时候,撒一把枸杞,然后盖上盖子再焖一会,效果一样的会大打折扣。

那么,泡枸杞应该用哪种水?

比较适合泡枸杞的应该是温水,更准确点来说,是45~60度的水。当然,我们也不可能随身带着个温度计去量,建议大家可以等水烧开后,放置几分钟凉一凉,然后再去泡枸杞;同样,熬汤的时候,可以把熬好的汤放一放再加枸杞。

喝完枸杞水,这一步也不能忘

很多人以为枸杞泡水,营养都泡到水里,所以在喝完枸杞泡的水之后,就习惯将杯子里的枸杞给扔掉。

其实吃枸杞更有营养。干嚼不仅能品味到原汁原味、吃起来方便快捷外,更重要的是能更充分地吸收枸杞子中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其效果发挥。所以,泡完枸杞记得嚼一嚼,别给浪费了。

另外,建议大家在泡枸杞水时,顺手丢点其它“小料”进去,最大化功效。

枸杞配这2这样,健脾祛湿效果好

脾胃虚弱,不能运化吃进去的食物水液,这些没有被运化的食物水液在体内堆积,便生成了湿气。

脾虚产生湿气,这反过来又加重了脾虚。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祛湿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1、枸杞+陈皮:健脾祛湿,胜过红豆薏米水

陈皮,性辛、温,具有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平日里肚子胀、胃口差、咳嗽痰多时,都可以来点陈皮。

泡枸杞水时,顺便丢一点陈皮进去,健脾祛湿的功效会大大提高。

2、枸杞+茯苓:养肝又祛湿

茯苓能渗能补,不伤正气。中医有云,“十药九茯苓”,足以说明茯苓是如何受中医欢迎和喜爱的。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将如此不一般的茯苓,配上枸杞冲水喝,养生效果翻倍涨。

做法:将茯苓和枸杞研磨成粗粉,每次取5 ~ 10 克,加入适量开水泡10分钟。

养生功效:养肝益肾、健脾祛湿、利尿通淋。

3、枸杞配红枣和桂圆:补气补血、安神助眠

将三者冲在一起具有补气养血、安神助眠的功效。

原料:枸杞10克、桂圆10克、大枣2枚。

做法:将红枣洗净、去核、切碎,用桂圆和枸杞浸泡水。

4、枸杞+柠檬:通便又止咳

中医认为柠檬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胃的功效,对支气管炎、食欲不振、烦渴不适有一定疗效。

加入适量的蜂蜜来调节这杯枸杞柠檬水的酸甜浓度。

蜂蜜味甘性平,有滋养润燥、补中益气、止痛解毒等功效,可用于肠燥便秘、肺燥咳嗽、胃脘疼痛等症。

5、枸杞+菊花:养肝肾、泻肝火

菊花具有平肝明目、清热泻火、祛风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疮痈肿毒等症。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的功效,也被称为“明眼草子”。将这两者配着泡水喝,可以滋阴明目、清除肝火,尤其适合用眼过度的人饮用。

注意!枸杞虽好,但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吃的,不清楚人群食用禁忌,当心“养生”变“伤身”!

枸杞性热,每天食用量最好控制在十几粒,如果吃多了,可能导致上火。

希望对你有帮助,后续我也会持续为大家分享实用的健康知识,欢迎大家关注!

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会不会太伤身体,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不知从何时起,六味地黄丸成了一个神药,有些男性认为它有壮阳改善性能力的功效,于是长期当成保健品一直吃,而有些女性则听说它有消除黄褐斑,美容养颜的功效,于是也长期一直吃它,但真的有那么一种药物,男女老少通吃,谁吃谁获益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也不可能做到,作为有明确适应症和适用人群的六味地黄丸,如果应用不当,反而可能会引起这样的用药安全风险。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下六味地黄丸的那些事儿。

六味地黄丸的由来简介

六味地黄丸是我国中药史上的一味经典名方,也是有医学典籍可考的,这个方子最早见于宋代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通过书名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药方最早是用于儿科的用药,因为小儿阳气充足,因此该方在《金匮要略》中肾气丸的基础上,去除了具有补益肾阳作用的桂枝,附子,保留了其余的六味药物,而用于小儿补肾,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发育不良导致的“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症,原方名并不叫六味地黄丸,而是叫“地黄圆”,随着此方应用的不断扩展,四百年后,明代名医薛己在他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才正式把地黄圆改名为六味地黄丸,一直沿用至今。

顾名思义,六味地黄丸由六味中药组成,方中熟地黄为君药,山茱萸,山药为臣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为佐使,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助运化,为三补,而泽泻淡泄肾浊,茯苓渗利脾湿, 二药合用引浊邪下行,起“推陈致新”之用;丹皮凉泄肝火,以利山茱萸肉之养肝,是为“三泄”。该方三补三泻,均衡滋补,是同时能够滋补肾、肝、脾的良药。

六味地黄丸是有明确适应症的中药

六味地黄丸应用流传几百年,目前市面上的中成药物中,各种品牌的大蜜丸,小蜜丸的成药也都有,由于是源自于小儿补肾的药方,药方中又有补有泄,用药均衡,因此,其用药安全性还是相对较高的,但即使如此,六味地黄丸仍然是一种药物,并不能够将其作为保健品长期服用,要不要吃六味地黄丸,还是应该讲究对症。

六味地黄丸到底是治疗调理什么问题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很明确,那就是肾阴虚的患者,有很多朋友认为自己有肾虚的问题,但实际上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肾虚,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很多朋友也都搞不明白。在中医理论中的“虚”症,通常分为阳虚和阴虚两类,肾阳虚和肾阴虚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从致病原因上来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