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双轨制不除 别扯延迟退休
发布时间: 2016-01-28
导读:可能会考虑从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人保部副部长的最新表态让延迟退休这一话题再起波澜。原因在于根据规定,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大多是从事危险工作和重体力工作的低端劳动者,而囿于生存困境,这个群体恰恰是反对延退最为激烈的人群。舆论一次次喧嚣背后,不变的是公众巨大的改革焦虑。而养老金双轨制一日不改,这份焦虑将始终难消。养老金双轨制不除,凭什么让重体力劳动者先延迟退休?(图片来源:枫网)凭什么让重体力劳动者先延退?现行退休年龄符合生理科学依据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是哪些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关于年龄的表述中,正常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就可以退休。也就是说,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是这些重体力劳动者和危险工种。 现有的《暂行办法》在考虑劳动者退休年龄的时候,是充分思考到了不同年龄劳动者对于不同工种的适应能力,才得出了这部分重体力劳动者和危险工种应该早退休的结论,这绝不是拍脑门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是符合人的生理特征和科学依据的。而现在,延迟退休打算从这部分从事低端的劳动者开始,又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国外经验不适合中国现实国情老龄化的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而延迟退休也确实是一个全世界的趋势,各国都在努力推进,这点常被国内学者拿来作为在中国照搬此类政策的强大理由。但每个国家推进的条件各有不同。比如,欧洲有条件推进延迟退休,是因为欧洲的整个受教育水平较高,而大多数的劳动者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对于身体机能的要求是比较低的,所以欧洲现在推进延迟退休是有条件的。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平均受教育程度低,而且即将退休的50、60后那部分人群大多数是初中文化水平甚至是以下的水平,从事的主要是低端的体力劳动。即便延迟退休,他们继续为社会创造附加价值也将很低。而对于在岗的体力工作者来说,只是将社会养老压力转移到企业承担。而对于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那些打零工者,即没有企业愿意雇佣,而因为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他们又拿不到养老金,对生活的影响将更大。大部分体力劳动者巴不得尽早退休目前中国的现实是,体力劳动者普遍参加工作早,工作年限通常会长于脑力劳动者。部分人的工作环境不好,劳动强度又大,伤病也多,强制这些人群统一延迟退休,明显是不完善的做法。而体力劳动者中包括了大批企业下岗人员,他们巴不得早退休拿退休金。许多企业下岗人员自己谋生有了新的事业发展,有的却面临五大困境:缴纳逐年提高的养老保险金;赡养没有收入的父辈;负担子女升学费用;体质下降找不到工作等等。他们求职遇到四个难题:餐饮保安岗位限制年龄;家政保洁工资太少;重体力劳动体力强度大;技工类岗位又没技术。本来就已经没有工作了,延迟退休只会加重他们的困境,让他们感觉日子没奔头。让体力劳动者延退是在捏软柿子有专家表示,在养老金双轨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国家决定在体力劳动者中率先推行延退政策,更像是捏软柿子,拿弱势的权益开刀。因为这部分人群尽管反对声浪很高,但并没有掌握话语权,也很难形成真正改革阻力。从他们入手,可以为日后延迟退休政策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础。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