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年龄养老政策四大难题难解
发布时间: 2016-01-2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延迟退休第一要有预告期,就是说要提前几年告知社会。第二就是要分步走,可能会首先考虑年龄最低的群体,就是现在规定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先开始起步。应该采取小步徐趋的办法,就是一年提高几个月,一年提高几个月,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步完成这种平滑的过渡。尽管在说明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延迟退休要分三步走,而且还文艺的用了一个词叫小步徐趋,不过仔细分析这三步都会发现有个潜台词就是延迟退休已经板上钉钉。而之所以推出这三个步骤,不过是在小步徐趋或者说温水煮青蛙罢了。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三个步骤吧:第一步是预告期,也就是现在,不论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还是社会舆论持续高涨的争论,都成功的达到了提前几年告知社会这一目的。第二步先延退休年龄最低的,即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简单的说就是先延病退的以及之前规定的50岁退休的女职工。第三步就是一年提高几个月,一年提高几个月,让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开始接受。但渐进式延迟退休能否顺利推行,却还有四大难题待解:一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我们在与国际接轨,也走上了延迟退休年龄的道路,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在放开二胎生育政策,那么若干年后,是否真会出现某则笑话中所描述的那样年轻人无法就业,每天逛公园,老年人没法退休,每天上班。于是每天早晨的时候,老太婆就喊了:孙子,你上午去公园遛鸟之前,先扶你爷爷去单位上班!?这则笑话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毕竟当下我国还有1亿人处于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的窘境,未来这个趋势会好转还是恶化都需要时间来检验。倘若是恶化,那么延迟退休,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是延退人员的利益保障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渐细化,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大,而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则在减少。对编制内人员来说,延迟退休影响微乎其微,不过是退居二线多领几年工资而已,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影响也不大,因为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替代性较低,而且越老越吃香,但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被淘汰的风险也在增加,而其领养老金的年龄却被延迟,一旦收入中断,这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将如何维系?三是养老金的最终去向问题。当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从广义上说由于寿命增加了,延迟退休年龄也有一定道理。但由于这笔养老金要普通劳动者自己提前缴纳而到了退休年龄才能领取,据计算,普通劳动者平均参保款约为12万元,退休后7年即活到平均寿命72岁时能领取的养老保障工资为42000元,也就是说还有78000元要在后面与老天要时间与阎王争命才能完全享受或者超额享受。倘若遭遇疾病或意外,提前故去,这些剩余的参保款应该给谁?是由子女亲属继承还是直接由国家支配呢?倘若由国家支配,依据在哪?四是大多数人不支持的问题。就目前形势而言,延迟退休年龄尽管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但延退仍然很有市场,仍然大行其道。不过,假设一下,在真正推行时,各地的普通劳动者仍然选择自己养老而拒交养老金怎么办?是强制性征收还是由企业或者公司硬扣呢?如果强制性征收或者硬扣,这是否也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呢?总之,笔者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即便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也应该拿出一套可以让绝大多数人信服的方案并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预案,解决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通过逐步调整公众的期望值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何妨先从解决以上四大难题开始呢?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