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迟退休”养老政策理性看待养老问题
发布时间: 2016-01-28
近期,多部委就养老制度的顶层设计规划召开会议,提出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的议题。尽管最终方案尚未正式出台,但一时间针对此项提议的讨论急速升温。对此,一项社会调查对25311人进行了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受访者中,60后占19.1%,70后占39.4%,80后占32.9%。从民意调查的结果来看,反对呼声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公众对延迟养老金缴费年限的顾虑和担忧并非多余,对这一问题的关切也在情理之中。老有所养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需求,缴纳养老保险正是为了在退休之后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生活保障,安享舒适的晚年。针对延迟退休引发的热议,更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养老保险虽与养老问题密切相关,但并非解决养老问题的全部内容。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也不可能通过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改革便可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国家、社会与家庭承担起共同的责任:一方面,养老需要政策支持,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保障。社会公众对延迟退休所表现出的抵触,恰恰折射出当前养老体制本身存在弊端。养老保险双轨制并存,覆盖范围有限,养老金缺口的填补及保值增值等等,都是当前养老保险金制度在运行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制度层面的完善和改革,实现养老公平,既是社会公众的期待,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妥善解决养老问题,制度并非万能,家庭和社会同样不可缺位。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承孝爱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关乎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政策和制度无法取代亲情的温暖,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陪伴与亲人的关爱,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对老年人最大的精神慰藉。现代社会家庭趋向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也需要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增配,为老年人提供其所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日常护理等,在全社会传递爱老、敬老的正能量。养老牵系民生,养老问题不能仅寄希望于是否延迟退休,或是一两项制度的改革便可得到解决,也需国家、社会、家庭各司其责,探索多元化的养老途径,使养老不再是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作者:黄晨)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