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院士申请退休被校方婉拒 院士制度改革期待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 2016-01-28
12月19日,2013年两院院士增选尘埃落定,104位新院士名单公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现行的院士制度改革存在哪些问题?院士制度改革怎样改革才能让院士真正回归荣誉称号?80岁院士申请退休被校方婉拒 院士制度改革期待与时俱进真正实现被动推荐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每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直接关系到院士群体的学术和社会声誉。由于社会上对院士的过度追捧,在院士评选中,越来越多出现运作的情况。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就曾明确表示,候选人应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但是事实上的院士制度改革,在我国,部委、地方、学会、单位等都可以推荐院士候选人,这就难免带来行政干预。而且我国是被推荐人自己提供材料,不可能完全做到被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将进一步优化推荐渠道,强化推荐者的责任,真正实现候选人的被动推荐。打破院士终身制在院士制度改革中,终结院士终身制,推进院士的退出和退休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两院章程都规定了院士退出机制,比如中科院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做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但实际上这样的案例极少。什么样的院士该退出?如何退出?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后,院士制度改革真正破冰绕不开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已过了科研创造高峰,所以院士队伍年轻化也是与时俱进。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开风气之先,自己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今年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核心是去利益化在我国,一旦当选院士,所在单位和地方政府都会提供各种额外待遇和权力,比如增加津贴、参与重大决策、优先出版著作等,其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迅速提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机会大大增加。对院士所在单位来说,拥有一个院士几乎意味着一个聚宝盆。就在今年,武汉市还出台规定,出一位院士将重奖千万元,惹来不少争议。相比之下,很多国家院士终身拥有的只是一种荣誉,至于特权待遇,可能只是所在单位的一个永久免费车位。中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去利益化,取消一系列与院士头衔对应的权力和利益,让院士回归学术头衔和学术荣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我希望大家不要过分突出院士这个头衔。今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今后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希望大家继续称我为教授,而不是院士。在参与科研项目评审时,我也希望同等条件下优先把机会给年轻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