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以房养老为何不被接受
发布时间: 2016-01-28
2014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事实上,以房养老在部分城市早已开始试行,但效果尚不显著。但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2000条网民观点统计,63.2%的网民认为,以房养老还不太适用于中国。解读:以房养老为何不被接受63.2%的网民不考虑以房养老,似乎以房养老在中国不受欢迎,甚至可能行不通。但冷静一下,数字的另一面是可能有36.8%的人会考虑以房养老,这在中国刚刚提出以房养老、各方面配套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实际上已经非常不错了。媒体报道说以房养老在西方是成熟的养老模式,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英国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也只有大约20%左右的老年人打算采用以房养老,而美国实际上采取以房养老的老人,还不到符合申请标准的老人中的3%。在西方国家以房养老,本质上就不是人道主义,而是在商言商,因此是否选择以房养老,只是一个养老方式和效率问题。曾经流传的一个段子很能说明问题: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而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大房子,晚年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买房原始积累的效率和公平天壤之别,又怎能期待中国人接受以房养老的比率达到甚至超过美国呢?以房养老的基础是住房自有率,只有拥有自有住房,才有资格参加以房养老。如果住房自有率过低,有资格参加的人自然就少;如果住房自有率过高,金融机构就会面临巨大风险,积极性不高。以房养老最为盛行的欧美发达国家,住房自有率基本上保持在60%左右,而社科院发布报告称目前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为93.5%,世界第一。我国如此之高的住房自有率,必然导致金融机构估价时的压价,也自然让以房养老不吃香。无论是吸引更多人参加以房养老,还是帮助群众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都不能有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过大,房屋租售比自然偏高,人们就会选择更划算的出租房屋来养老;房屋租金过高,又导致人们不惜一切代价买房。在这个过程中,以房养老根本就没有性价比,当然也就没有吸引力。国际上公认的正常房屋租售比为1∶300至1∶200,而我国普遍达到了1:300以上,北上广普遍在1:600,甚至更高。房地产泡沫不挤,以房养老就没有前途。加上中国特色,更多老人的观念是选择留房给子女,靠儿不靠房;我国目前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老人自然不愿意拿着养老钱冒险;目前依然是金融和保险业务割裂,老人担心,机构畏难;另外70年的有限房屋产权,金融机构会担心人没死,房没了,老人会担心人没死,钱花光了。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只有6成的人不考虑以房养老,这不仅不值得担忧,反而应该高兴才对。在养老问题上,中外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养老保障不可少,包括以房养老在内的其它方式都只是一种补充,都只是一种旨在提高养老质量的民间私人规划。所以,我们本就不应奢望大多数人都来选择以房养老,如果太多的人都不得不接受以房养老,反而说明我国的公共福利太差。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看究竟有多少人会考虑以房养老,而是要尽快破解障碍,让愿意选择以房养老的老人可以无忧选择。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