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钧:以房养老风险或集中在保险
发布时间: 2016-01-28
从2014年7月1日起,俗称以房养老的lsquo;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rsquo;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正式开始试点。许多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都加上了八成网友不愿接受的副标题。以房养老意愿调查的统计结果79%的网友不会选择以房养老;74%的网友不支持父母选择以房养老。前些日子,更有媒体报道说,纵观全球,以房养老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经推行多年,但市场反响并不热烈。作为一项改革试点,刚刚有点响动就面临媒体一片唱衰声,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似乎并不多见。实际上,保监会本身对试点也表现出足够的谨慎,这表现在4城市的试点是有期限的以2年为期,这在以往的改革试点中亦属罕见。唐钧:以房养老风险或集中在保险社会舆论不看好以房养老,主要是站在老人的立场,譬如老人、家属是否接受等等。但从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至今,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另一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其实,以房养老最大的风险也许是在保险公司。国外推出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其可行性是基于国外通行的土地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在发达国家购房,是连房屋带土地一起买下的。若论价值,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市场价值,值钱的是土地而不是房屋。对于房主而言,房屋自买下之日起就开始折旧贬值,有可能保值升值的其实是土地。几十年后,房屋坏了,可以自行推倒重盖。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是一样,有土地作抵押,可以保证资产无虞。中国的土地政策和房地产政策是将房屋与土地分离,这样的政策设计也许是为未来几十年后可能的动迁预先埋下伏笔。在中国,房屋本身的价值与国外无异,并不值钱。有房地产商坦言,中国的住房建筑成本,一平米2000元已属顶级。同时,房屋买下后同样是即刻折旧贬值。与国外不同的是,有升值潜力的土地并不属于房主,房主买下的是空中楼阁,而且只有70年的使用权,这一点已经为公众熟知。但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中国的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一般只有50年。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这已经写入宪法。因此,土地升值虽然与房主的居住不无关系,但好处却属于国家。这样的土地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对办理以房养老的保险公司来说,可能是一个极大的风险。如果一个人40岁时买下一套住房,到60岁退休,把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得到生活贷款。请注意,保险公司得到的抵押物只是随时都在折旧贬值的空中楼阁。房主参保后,仍然住着这套房子,还每月领得生活费。假设这位老人80岁去世,这时房屋才真正归保险公司所有。试想,这套已经住了40年的住房价值还剩几何?老人60岁把房屋抵押出去时,肯定要按当时的情况来进行价值评估。如果算上20年的折旧贬值,估价少了,交易肯定不成。如果不算折旧贬值,保险公司的风险会有多大?这恐怕才是在中国的现行土地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下,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其实难以施行的关键所在。作者: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