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十度”打造养老新政
发布时间: 2016-04-01

太和养老网讯:南京市委、市政府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为契机,全力争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陆续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等14个养老政策文件(详见附件1),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
  一、领导推进——有力度
  1、突出问题导向。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35号文,在民政等多部门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老人节,市委书记杨卫泽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定地点,上车后随机抽点暗访6所养老机构,看现状、摆需求、挖问题、明趋势、定方向,使各项养老政策紧紧扎根百姓实际和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2、研究破解路径。如面对养老是政府主导还是引导的问题上,杨卫泽书记要求“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又如面对养老设施匮乏的现状,缪瑞林市长要求“在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建立起市、区共担机制”。应该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仅市领导的调研、考察、批示等就近百次,创造了南京养老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
  3、出台政策干货。《意见》草拟近一年、数十余稿,仅逐一征求37个部门、11个区的意见就达5次之多,并分别征求市人大、市政协领导意见。市政府办公厅2次召集有关部门,专题会商研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分别汇报都达2次以上,从而挤干“认识论”,突出“操作性”,重在“可行性”,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如房租补贴、“保基本”政策等均有实质性的干货。
  二、体系定位——有高度
  南京以争创养老服务业试点城市为起点,以争做养老服务先行区为己任,以率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养老示范名城为目标,高起点定位、全方位探索、大纵深突破。
  1、定位好政府、市场、社会的界限。贯彻落实国务院明确强调的政府基本职能:“保托底、保基本、保公平”,社会:“保供给”,市场:“满足需求”。
  2、定位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既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又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注重高端养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方便可及、价格合理养老服务,满足多层次需求。
  3、定位好机构、社区和居家的功能。明确提出:在城市养老和农村养老上要更重视农村养老,在公办养老和民办养老上要更重视民办养老,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上要更重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在处理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上要更重视失能老人的养老。
  4、定位好政府、家庭和个人的职责。政府从建立机制入手,保障好基本人群的基本服务;从公益创投入手,培育发展好服务、评估、培训等各类养老社会组织;从搭建招商平台入手,引进房企、险资参与发展高端养老。家庭从道德伦理和法律层面,履行赡养义务,接受政府组织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承担专业化的亲情服务。个人是养老服务的客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资源,在此基础上,以基本服务为标准,政府和家庭提供“补差”服务。
  三、目标设定——有梯度
  1、目标体系梯度。将养老服务目标分为6大类,设立为“333322”共16个指标,即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队伍建设分别3个指标,医养融合、养老产业分别2个指标。
  2、目标结构梯度。所设目标既有政府奋斗指标,也有社会和市场类的引导指标,即使是政府的指标,也有综合类的指标和各部门自身的指标之分;既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既有时间进度要求,也有项目内容要求;既有硬件指标,又有软件指标;既有必成指标,也有预期和期望指标;既有要求性、考核性的指标,也有改革性、探索性、评估性的指标。
  3、目标实现梯度。既有按国家、省规定必须完成的指标,又在标准化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康复场所建设、每千名老人床位占比等方面高于省定指标,还在医养融合、社区调整养老用房等方面创设指标。
  四、资金补贴——有厚度
  此次养老新政,市、区财政新增投入将超过1亿元。
  1、废、调、立并举。一是废:废除了对机构不分收住人员身体状况的普惠制补贴,取消了自理老人补贴,加大对失能、半失能补贴力度,导向作用明显;二是调:将机构运营补贴调整为护理补贴,补贴的应有之义应是针对老人的“护理”,而不是“运营”本身; 三是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房租”补贴。考虑到房租是大部分养老机构的主要成本,市场波动大,为促进机构的良性发展,在市主要领导的督办下,设立了该补贴。
  2、老人、组织、护工兼备。对养老服务实施全方位16项补贴,实施“655”补贴方式,即6项面向老人补贴、5项面向养老组织的补贴、5项面向从业人员的补贴(详见附件2)。
  3、省、市、区共担。省按照省政府39号养老文件规定,安排各类补贴:百岁老人高龄补贴、护理型床位建设补贴、养老护理员资格补贴等。市按照省标准给予配套补贴,并按照市政府126文规定安排补贴:服务补贴、托底补贴、助餐补贴、保险补贴等。区按市定标准按比例补贴,并承担区文件规定的补贴。
  五、重点聚焦——有精度
  1、对象聚集。一是明确基本对象。国务院35号文明确为三无、低收入和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我市具体细化为现阶段重点解决:三无和五保、低保和低保边缘、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岁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和百岁老人等“五类老人”;二是明确基本标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购买服务标准为300—400元,当转为机构时,补贴标准可充抵机构养老费用。三是明确托底保障。三无、五保对象入住机构的费用由政府全额承担;低保“双失”老人入住费用与低保标准、服务补贴差额也由市、区财政全部补贴。
  2、信息聚集。通过实施信息化“五个一”工程,基本实现了服务对象网上评估、服务质量网上监督、服务数量网上统计、服务补贴即将网上发放。即打造“一个中心”——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综合中心;整合“一个平台”——各区现有的服务呼叫平台,建立市一级养老服务呼叫平台;建成“一个系统”——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与“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网络相衔接;推广“一卡结算”——以“市民卡”为载体,在全市推广使用助老服务卡;建设“一个网站”——南京养老服务网站,为老人提供业务咨询等服务。
  3、信用聚集。建立养老服务信用认证机制。加强养老服务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将养老服务信用认证信息纳入信用体系管理网络。
  六、难点突破——有深度
  1、深化医养融合。近期先在三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养老内设医疗机构低门槛纳入医保定点;二是对康复护理机构实施床日单元结算;三是提高家庭病床报销比例。远期实现从机构到社区和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全方位医养融合。
  2、深化社区养老。社区必须无偿提供40%以上的办公服务用房用于养老服务,并引入专业社会力量运营。目前,95%以上社区已签订承诺书,场所调整基本到位。
  3、深化优惠政策。我市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对非营利养老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这次市政府文件已将水、电、气、有线电视、电话等方面优惠政策扩大到营利性养老机构。
  七、热点试水——有柔度
  1、长期护理。从2015年起,我市将试水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探索在失能老人等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护理费补贴标准和资金筹措机制。
  2、连锁经营。由于上位政策规定,民非组织不能连锁,我市正试水养老机构“分头设立、属地管理、一个法人、属地备案”的连锁经营机构。
  3、以房养老。南京虽然没有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目前正在与银行、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联系,打算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拿出一个试点方案。
  八、资源联动——有宽度
  1、整合部门资源。我市将主要任务、政策措施、重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到37个责任部门,并明确分阶段完成时限,要求制定实施方案。
  2、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了“南京市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南京市养老服务组织联盟”、“南京市培训组织联盟”和“南京市评估组织联盟”等4个服务团体联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