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无所“医”之困
发布时间: 2016-04-27

太和养老网讯:近日,一则护工给老人喂“安眠药拌饭”致其摔伤生命垂危的新闻,把辽宁沈阳于洪区的吉祥敬老院推上了风口浪尖。目前此事已进入司法程序,在各方责任尚待厘清之时,这一事件也成为观察养老机构医疗支持现状的微妙个案。
  说法护工擅喂处方药是侵权
  涉事的吉祥敬老院是一家已开办28年的民办养老院。院长秦树轩称,摔伤的孙素贤今年86岁,10月9日入住敬老院,神志清醒能自理,但夜里不睡觉,还用拐杖挨个房间敲门,他曾打电话希望家属接走,但遭老人的儿媳妇叶某拒绝。秦树轩于是告诉叶某,有种药叫阿普唑仑,可以帮老人入睡。
  敬老院法人代表周静说,院里没有医生,给孙素贤服用的药片是护工从另一位老人处“借的”。“药是那位老人带的,有医生开的医嘱和处方。当时我知道那是处方药,但不知道药的副作用是什么,也不知道不能在非医嘱情况下服用。”经家属同意,10月18日-19日,敬老院护工王某先后喂了孙素贤3片阿普唑仑片。10月20日凌晨,孙素贤先后两次起夜时摔倒。10月25日,敬老院发现老人喘不上气,急忙送医。经诊断,老人呈急性呼吸衰竭,脑梗塞,处于危重期。
  尽管在相关调查未出之前,尚无法判定老人病情和服用阿普唑仑片之间的关系,但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陈浩律师表示,“无论是不是因为药物作用而摔倒,在未经专业医师允许下,擅自给老人用处方药已经形成了侵权”。他认为,家属是否可以索赔,要看药物鉴定和伤情鉴定的结果,如果确实因为吃了药才摔倒,按照法律规定,“因个体的职务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其所在单位承担损失”,家人可向养老院索赔。
  现状养老院医护标准缺硬性规定
  事实上,在沈阳各家养老院中,配备专业医师的少之又少。据当地媒体调查,养老院的医护配备与养老院的规模、档次有关,而国家和辽宁省均未出台关于养老院医护标准的规定。
  一家在各区都有分院的民营养老院在每个分院都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并且会经常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所有的药物都在医生的指导下由专门的护士为老人服用。公立的沈阳市养老院则更加专业,每名老人入院时,都会签署一份《委托用药协议》,自带的药也要经过医生再次诊断之后才为老人服用。该院有专门的老年病康复医院,老人生病后都能在医院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另有多家养老院则表示,如果老人有病要吃药,需由医院给老人开好,家属列出剂量、次数明细,由护理人员喂药。老人生病的时候会联系家属送老人去医院。甚至有养老院表示,院内护士可以“开药”,自带的药需备案之后再给老人服用,“但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不负责”。
  数据八成养老机构无医疗支持
  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显而易见,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民政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已达4万多家,但调查显示,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有医疗支持的不足20%。一个可管窥一斑的数据是,在“医养结合”模式开展较早的上海,631家养老机构中,目前只有135家开设了内设医疗机构,其中仅90多家纳入医保联网结算。而进不了医保的内设医疗机构,对“价格敏感型”老人来说几乎没有吸引力。
  与此呼应的现实则是,有病房药房的养老院得排队进。上海闵行区莘庄镇敬老院在2011年10月内设医疗机构,配备执业医生7人、护士7人、药剂师2人,全院300多人用药都由药房统一保管和配备。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则有10名医生、10名护士,服务600位老人。而且,令全国绝大部分养老机构“望尘莫及”的是,闵行区福利院还有专门的抢救室,平均每年完成8至10例抢救,成功率超过60%。目前,闵行区福利院和莘庄镇敬老院的入住率都是100%,两家机构还分别有1400多和200多位排队等候入住的老人。
  症结医保有阻力医院没动力
  早在去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为此,江苏、新疆、福建等地还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医养结合模式纷纷以医院新增养老设施,养老院引进医务室或新建医养结合养老院等方式在各地运作开来。但真的执行起来却步履维艰。
  目前,由于缺乏标准、缺少资金、不能纳入医保定点、监管主体“多龙治水”等问题,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面临重重困难。如果医院开办养老机构,要聘请更多的护理人员,但人力成本高,收费标准却提不上去,要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投入养老服务并不容易。据报道,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希望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届时,老人入住养老院将获得更多的健康保障。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