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健康养老——安徽省养老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 2016-04-28

太和养老网讯:就在刚过去的2014年10月,作为新增项目,安徽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世行1.4亿美元贷款,这是世行在我国首次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安徽省将城乡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工程项目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蓬勃发展。特别是医养结合、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正成为该省养老事业一大特色。
  安徽省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2013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984.7万人,占总人口的16.3%;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650万人,占总人口的10.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从安徽省民政厅获悉,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安徽在“十二五”初期,将农村敬老院和光荣院、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社会办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等作为省政府民生工程项目着力推进,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蓬勃发展,特别是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合,着力打造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健康养老”理念广受欢迎。
  据了解,安徽省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结合当地老龄人口数量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合理调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社区养老、临终关怀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并且依托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开展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目前全省475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577万高血压患者和136万糖尿病患者都享受着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推进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便民药箱”试点。安徽省有关部门还出台政策,鼓励拥有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支持安徽省立医院、合肥滨湖医院、合肥夕阳红护理院等机构建设“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中心,引导部分一级、二级医院和闲置的原矿山、企业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院,让老人们在养老机构内健康、安心地度过晚年。
  仅2014年1—9月份,安徽省新增农村敬老院床位20000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18600张、社区日托床位6300张。2013年底,全省拥有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床位23.7万张,以及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床位1.9万张,全省农村五保、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能力均超过50%以上。全省城市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55%和20%,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信息平台覆盖一半以上的市辖区。
  为扩大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安徽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利用省本级福彩公益金在部分市辖区开展“福满江淮老有所依”活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全省各地陆续建立了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的财政补贴制度,2012年以来,仅省级财政就投资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2.8亿元,兴办社会养老机构330所,床位4.4万张。对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省财政按照服务种类和人次提供每年3—12万元不等的运营补贴。
  “目前,养老公共服务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被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合肥大圩敬老院等13个单位已经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安徽省民政厅巡视员周苏介绍。安徽省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广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社区为纽带、企业和机构为主体、项目化运作为载体的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圈。
  ?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