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半数养老机构纳入医保 厦提出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2016-05-12

太和养老网讯:从2015年起,厦门每年将新增30个农村幸福院,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2015年,全市50%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将有望纳入医保范围;全市六个区或将各有一所街(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加快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是好事,那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否能跟上?是否有加大对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扶持力度?”在昨日召开的第6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市长刘可清指出,要下决心培训相关人才,更好地服务养老服务业。
  力争明年各区都有
  一家日间照料中心

  2014年7月30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确定厦门为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厦门为福建省唯一的试点城市。
  民政部门介绍,在推进养老设施建设上,从2015年起每年拟新增30个农村幸福院,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同时,每年将改造1处-2处闲置公房,用于养老机构或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养老设施的困难问题,2015年力争全市6个区各有1所街(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在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医养护结合工作上,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已将市社会福利中心金山养老院医务室等8家养老机构纳入医保服务范围,实现医保刷卡服务。2015年力争使全市50%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
  学校增设相关专业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养老机构增加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资源是否有保障,对此刘可清也很关心。他说,可以利用厦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培训,还要对该专业学生给予补助扶持。
  刘可清表示:“培养人才要从实际出发。是否可以考虑对就读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学金照顾,学成出来工作后在工资上是否也有一定倾斜,这些都要考虑好。”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
  与公营机构同待遇
  “养老服务业是一项社会性的事业,不仅是靠政府的力量去办,也可以鼓励民营资本来建设养老机构。”刘可清要求,对厦门现阶段有多少需要服务的老年人,以及现在有多少养老机构、能够满足多少需求,都要摸底。
  会议明确,对民营资本建设的养老机构,应该和公营的一视同仁。不管是公营还是民营的,都同样适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老年人入院评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制度,根据服务质量来进行扶持、补助。
  日间照料项目各区进展不同
  在日间照料项目上,各区都有不同进展。今年思明区把在全区10个街道开设老人日托中心列入区级重点项目,目前,厦港、鼓浪屿、莲前等多个街道已投入使用。
  湖里区已有三个街道建立7个日间照料中心,分别是高殿社区、寨上社区、禾山街道、五缘湾北片区、金山街道、金林社区、五通社区,都具有一定规模。
  海沧区将在海翔社区建立区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集美区的日间照料试点项目位于锦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用地边上,计划设置50张日间照料床位。
  同安区将推动建设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将在同安区26个老区村每个村建设一所农村幸福院。翔安区今年内将新建或改造完成4家农村幸福院。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