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医养结合”难在哪儿?
发布时间: 2016-05-23

太和养老网讯:能养老能治病、医疗费还绝大部分能报销,当山东青岛众多家庭进入独生子女模式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就成为很多老年人的必需。采访获悉,青岛市2012年7月启动长期医疗护理制度后,青岛市目前已经有37家养老机构获得“老护”资格,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住在这样的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费由护理保险基金报销96%,一年花费一两万元,自己只拿一两千元。不过,这样的优惠政策,因为审核门槛很高,受益的多是“临终关怀”的老人,而一些医疗负担更重的“边缘老人”却被卡在门外,并且,因为医疗资格审核难、与医疗机构合作困难等原因,青岛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仍是少数。
  “老护”机构从1家到37家
  山东青岛市嘉兴路街道新惠康社区卫生站,从2012年7月起就成为首批“老护”定点机构,一进卫生站的大门,向右一拐就是宽敞安静的输液室,几位老人一边打着吊瓶,一边看着电视。卫生站里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口腔科等十几个科室,配有彩超、心电图、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全自动生化仪等临床常用医疗设备。
  楼上的病房里,老人们安静地躺着,不时看见医务人员忙来忙去。“我们现在有60张床位,重新装修后又增加了70多张床位,很快也能用了。”院长刘根成告诉记者,医院主要收住生活失能老人和临终关怀老人,目前在床的老人,有18人享受“老护”政策,这些老人都是青岛本地参保的,而且都是失能老人。
  “这些失能老人,民政每月补贴300元,人社每天给60元。”刘根成说,在这样的政策下,失能老人卧床需要的尿垫、尿不湿等消耗品,基本都能像药品一样解决了,提高了老人的护理质量。
  医院目前在床的“老护”老人只有18人,但刘根成告诉记者,试点以来两年多的时间,医院前后接收的“老护”老人有100多人,很多老人是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青岛市的“老护”政策从2012年7月起开始试点,但是青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尝试却从2003年就开始了。
  四方红十字老年护理院院长谭美青告诉记者,2003年,护理院成为全市第一家临终关怀的养老机构,接收的大都是失能、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那时候就我们一家,老人病情重的、轻的,都到我们这儿来,高峰期一年能送走100多位老人。”谭美青说,刚开始做时,市里是没有任何政策的,即使再节省,老人们需要花费的治疗费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费也都不小,到2006年,青岛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正式将老年医疗护理业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管理,到2012年的长期护理政策,有了更大进步,报销力度也更大了。
  “最开始就我们一家做,而且重的轻的病人都没有选择,现在青岛市有30多家做的了,除了养老院的‘老护’,还有居家的‘家护’,医疗机构的‘专护’。”谭美青认为,现在青岛医养结合老年机构的选择余地已经大很多了。
  记者从社保局获悉,青岛刚试点长期护理医保制度时,全市有27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具有“老护”资质,目前已经增加到37家,为1500多位老人提供“老护”服务。
  边缘人群盼望够得着政策
  “我老父亲在养老院住一年多了,一个月交给养老院的基本托老费就得2500元,有一次我出差没及时交费,出差回来一下子交了两个月的,5000块钱就没了,当时就觉得压力挺大的。”市民刘先生和妻子一直忙于工作,老父亲一人在家比较孤单,就将老人送到了养老院。
  刘先生说,自己一直很关注青岛养老方面的政策,青岛长期医疗护理政策出台后也研究了一下,觉得政策很不错,但离自己挺远。“我父亲住的那个养老院,也有这样的‘老护’资质,但是审核要求很苛刻,得是那种下不了床的,可是那种老人就是病情很重的了。”刘先生觉得,如果这样的政策能适当放宽范围,让更多老人在身体还不是那么糟糕时就能享受到,受益的老人会更多。
  青岛福彩四方老年公寓(众和门诊部)是37家“老护”机构之一,院长杨乃发也是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的秘书长。
  “我们公寓住着400多位老人,65%的老人是不能自理的,但是能办下‘老护’的也就100多人吧。”杨乃发告诉记者,老人获得“老护”资格,审核确实非常严格,有些老人病情其实已经非常严重,但是被人搀扶着还能自己去卫生间,就进入不到“老护”的队伍中来,享受不了优惠政策。
  杨乃发认为,获得“老护”资格的老人,很多已经处于临终关怀阶段,一般能在养老院待一年半年甚至就几个月,而那些“老护”边缘人群,虽然够不上“老护”标准,但是医疗费用相对更大,病人家庭经济负担很重,对这部分老人和他们的家属来说,很希望能被“老护”这样的优惠政策照顾到。
  记者从社保局了解到,青岛市此轮试点的长期医疗护理制度,主要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和个人账户结构方式筹集,此外再加上每年2000万元的福彩公益金,用人单位和参保人不需要另行缴费,此政策试点两年多时间来,基金支付已近4亿元。“因为长期护理医疗制度报销力度很大,试点期间,基金已经感受到压力。”社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老护”等人员资格严审,也是为了保证基金安全。下一步,青岛市将深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调整基金支出结构,强化健康管理与慢病管理,保证医保基金和护理保险基金长期、可持续运行。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