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目前的关键:健全产业链
发布时间: 2016-05-28

太和养老网讯:如果只看现在的数据,你可能只觉得中国是一个老龄化人口众多的国家,但是却丝毫不觉得中国养老行业的庞大,但是据目前的数据显示,到达2053年的时候,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到达35万亿,成为世界最大的老龄化国家之一。

 

钱景诱人,各路商家却犹豫不决,养老产业发展遭遇难言尴尬,记者询问了多位养老产业经营者或者养老产业从业人员,试图揭开其间的奥秘——养老产业为何看起来美,想挖到金子却很难?

 

困局

 

三大痛点亟需破解

 

提到养老产业,入行11年的湖南京枫中老年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登科显然极具代表意义。对于养老产业,他用一句话归纳如下,看起来很美,但市场成熟还有待时日,而在这期间,“政策乏力”、“产业链不全”、“一才难求”这三大痛点均亟需破解。

 

龙登科结合自己11年的从业经历对此进行了阐述,他告诉记者,外人看来,老年服饰表面上看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由于老年人消费理念讲究价廉、实用,这直接导致老年服饰行业利润空间单薄,也难以调动老年服饰生产上游与销售下游的积极性,此外,国家税收等政策也并未对此行业进行倾斜……难以赚到钱,这个行业自然就难以做大。

 

除了政策乏力和产业链不全的制约,让龙登科最为苦恼的还是招工难。“企业盈利能力弱,不说留住人才,现在招工都难,现在我们企业都是40多岁的员工,工资少年轻人没人愿意干”。

 

提到一才难求,左维新院长也是颇有感触,为解决用工难的问题,长沙雨花区永济老年养护院先后花费30万元联合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机构培养人才,但却收效甚微,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等诸多原因,联合培养的员工流失率已经超过50%。

 

破局

 

打破文化藩篱,健全产业链是关键

 

养老产业为何久久未能迎来市场井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目前购买力有限依然是国内养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另外,国人的文化传统与西方社会的养老观念也有一定的出入,“多数中国的老人依然希望把房产作为遗产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作为养老的本金。”

 

文化的藩篱固然需要破解,不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实可能会倒逼国人接受西方的养老理念。在这个问题上,湖南商学院尹元元教授直言不讳,虽然湖南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养老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但养老产业各个层面的服务商远没有完全成型,产业链的诸多部分出现空洞,这也成为养老经济目前难以形成朝阳产业的一大关键性制约条件所在。

 

他山之石

 

芬兰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 提供周到服务

 

芬兰是世界上的长寿国家之一,男女平均寿命分别达到74岁和80岁。根据90%以上的老人喜欢在家中安度晚年的特点,芬兰有关部门探索并逐渐确立了一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模式,将重点放在为老人提供周到的家政服务和保健服务等各种辅助性服务上。

 

日本

 

政企多方建设 养老设施

 

在日本,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均可建设养老设施。政府在全国建设了约3100处健康恢复型养老设施和约3700处老年疗养医疗设施,65岁以上老人在需要时,可使用社会医疗保险入住这些设施。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