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积极应对银发潮
发布时间: 2016-06-08

太和养老网讯: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对于适应我省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态势,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文明程度,建设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我省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真正实现“老有颐养”,一直是我省各级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由与老人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来照料其晚年生活,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省政协委员、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程晓舫认为,今天的养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养老过程中有消耗,这要有经费做保障,尽量减少养老过程中的经费支出,既是老人个人的选择,也应当是整个社会的选择,各类调研报告也显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仍是最省钱的养老方式。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传统养老方式在人手方面临挑战。老人在家中养老,由无血缘关系的人员参与照顾,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传统养老模式中,“缺人”比“缺钱”情况,将更为严峻。
  省政协委员夏爱诚提出的“将养老服务提前自储”建议,颇让人眼前一亮。夏爱诚认为,“年轻时我为人人服务,老了享受人人为我服务”,当社会公民年轻力壮时,多讲奉献,并在奉献的同时又是受益者,这样可以大家的调动积极性,并维系长久。通过这种爱心储蓄方式来维系慈善爱心,让爱的价值更具社会保障功能,从而实现爱心持续流通,并不断增值,最终使全社会受益,并世代受益,既保障了捐助人的爱心付出又促进社会养老体系的多样性发展。
  夏爱诚说,“爱心传递自储式养老”是指当一个人尚在年轻或身体健康时自愿义务为年老者服务,把服务的时间“存储”起来,等到本人年老或生病需要他人为自己服务时可以“支取”当初“存储”的服务时间,多“储”者多“取”。政府需要做的是要把这种“爱心传递自储式养老”服务体系融入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并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
  夏爱诚建议政府尽快研究论证,建立“爱心储蓄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存储的是“爱心”,该系统建成后,主要负责记录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时长,对志愿者进行注册管理。把志愿者的服务时长作为“爱心”存储起来,在志愿者需要时可优先获取各类志愿服务。通过“爱心储蓄银行”信息管理实现社会“爱心”共享互换。凡是填写了爱心会员登记表的人,都是“爱心储蓄银行”志愿服务者。现在“存储”、“支取”的主要是志愿服务的时间,以后存储的范围还将扩大,根据服务的种类,对服务进行量化,一次服务折合一定的爱心积分。根据不同内容(像对病人的临时看护、体力较重的劳动、陪同老人看病、为孤寡老人做饭)等,视劳动强度等因素折合成不等的积分存储到“本人爱心银行”,一旦自己需要他人帮助,就可以“支取”。
  程晓舫委员则建议对养老照料人员家庭实施员工制运作模式。即由政府出资进行补偿,让家政公司承担并发展城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老人的生活照料。程晓舫认为只有当社区养老照料人员有一份体面收入时,这个行业才能存活并稳定下来。
  分类规划建设养老院
  省政协委员吴国进日前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需要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型:为困难群体,估计占老人的5%左右;第二类型:为城市的蓝领劳动者,他们的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身体尚好可生活自理,这些人大约占老人的20%左右;第三类型:为城市退休干部职工或白领,他们的月收入在2000-4000元,身体能自理,希望轻松养老,这部分人占老人的45%左右;第四类型:为城市富有人士,经济收入高,要入住享受型的养老院大约占老人的30%。
  吴国进说,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合肥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115万。虽然合肥的养老院较多,但老人,特别是城市退休干部职工或白领不太满意,吴国进建议政府结合实际,分类规划建设养老院,可公益和商业相结合,以方便各类老人的不同需求
  吴国进建议我省在合肥市试点,通过合理规划,政府引导,建立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养老院,解决各类老人养老问题。对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体,政府要普及乡镇村一级的敬老院,由公益基金,或者政府财政预算来提供保障,对入住人员免费,或者收取少量的伙食费,并且开展敬老院内自行种植蔬菜及养殖等活动,来弥补养老院生活开支;对于生活能自理,不愿与子女住一起的老人,可由区乡与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联合兴建养老院,政府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并按床位给予补助;而城市退休干部职工或白领,是城市养老院今后的主要养老群体。这类养老院可由企业或个人来投资建设,按宾馆式建造。实行部分市场化定价,企业保本运营,政府在土地和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或按床位给予部分补助。对于经济条件最为优越的小部分群体,则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或个人投资商业化运作,收费按硬件软件设施条件,市场化定价的模式操作。
  激活民间资本
  省政协委员,亳州市政协副主席张国芳日前指出,由于我国目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行业服务规范,造成民营企业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张国芳认为,政府应激活并利用民间资本,鼓励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及有爱心的企业家参与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加强社会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到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交流、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参与社会等多方面的服务,形成政府、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养老服务业的氛围。
  张国芳建议政府实行土地政策优惠。对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土地出让金按工业用地对待。对通过招拍挂公开出让的土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购买或参股,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对税收和收费的优惠。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应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并免收或减收相关费用;加大金融支持。金融部门应适当放宽民办养老机构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对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可提供必要的财政贴息。
  并注重对民办养老机构所需专业人才和服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制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待遇,加强服务引导,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对民办养老机构要加强引导,加强服务,规范发展,防止借养老服务之名谋其他不当利益,兴办其他经营设施。对现有养老机构应加大支持,加强培训,定期检查,对服务不规范、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反映不好的要建立退出机制。注重规范发展,打造养老服务业的品牌。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