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商大阔步涉足养老地产
发布时间: 2016-06-21

太和养老网讯:无疑的,现在的养老机构,养老院已经无法满足大家对于养老生活的需求了。当然,这种需求不仅仅只是对于床位的需求,也有对于生活配套和老年精神文化的追求,传统的养老院在这方面已经显得十分的无力。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加速增长。不少房地产企业已经嗅到了“银发经济”的商机,纷纷进军养老地产。专家表示中国的养老地产还在探索阶段,需结合养老事业一起发展。


中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面对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发展相对不足的养老产业,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拓展业务,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目标,纷纷把目光投向养老地产。


绿城集团于2007年就开始在绿城·蓝庭项目里,尝试做了一批颐养公寓,今年又在桐乡乌镇的雅园项目中成功打造了“学院式”养老模式。万科去年也在杭州推出了首个养老项目,位于良渚文化村的“随园嘉树”,专门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集度假、休闲、养生、人文、医疗等居住功能于一身的养老配套集群。


较之各房地产开发商对养老地产的热衷,浙江省著名房产研究和评论专家、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作了冷静的分析。他表示,中国的养老地产还在摸索阶段,很多人对它的了解仅仅是一个概念,养老地产从比例上来说只是一个小众化的市场。虽然基于中国社会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哪怕是给10%的人造房子量也不小,但是基于养老地产目前的一种混沌状态,对于开发商能不能探索成功,他还打一个问号。


朗盛地产市场研究部主任岳希敏也表示,中国养老地产的火爆市场不会很快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百姓对家庭养老这种方式的认同根深蒂固,传统观念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中国的“未富先老”现象,使得养老地产的主要客户群没有充裕的资金购买养老地产。


那能不能借鉴国外养老地产的一些经验模式呢?


丁建刚表示,他去考察过很多国家和地区,坦率地说,国外对养老地产同样是非常迷茫的,也没有模式可借鉴。在中国,单纯的养老地产很难做起来,养老地产一定是和养老事业相结合才可能有突破,而且在地域选择上,要符合老人及老人子女的基本价值观。他说:“养老地产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在地理距离上不能被孤岛化,而是要有一个物理条件,即物理距离是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同时包含有比较好的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精神服务等。”


丁建刚还表示,中国大众的养老方式一定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或者说是社区养老。当前存在不少三四十年房龄的多层老社区,不带电梯,没有车位,硬件设施上也不适合老年人居住,急需升级换代,因此在未来10至15年会进入旧城改造阶段。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大一部分会来自于旧城改造。开发商可以从此处入手,多考虑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在发展养老地产的同时,也让老年人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