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养老网讯:全球老龄化人口加剧,中国大连市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在2014年达到了130万,这就意味着每5人中就有1为是老年人。
“中国的养老问题已经像洪水到来一样,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那么大坝建好了吗?建不好,被冲垮了还是老百姓遭罪。”日前,大连交通大学教授贾素平这样形象地比喻,作为老年福祉问题研究专家,她对养老问题有深刻的见解。养老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迫切关注过,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自己的老年将何去何从,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
“洪水”1 老龄化
一对夫妻照顾4位老人
根据权威统计,截至2013年末,本市户籍总人口591.4万,其中户籍老年人口122.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0.7%;到2015年,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30万人以上。老年人口呈现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显著、空巢化加剧、失能老人比例较高等特点。
“我们夫妻现在就是这种状况,要照顾4位老人。”45岁的张国斌说。张国斌的老家在丹东,大学毕业后到大连,22年来在大连工作,安家落户。妻子是大连本地人,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
去年,张国斌的岳母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无法下地行走,妻子就负起了照顾岳母的责任。“早上上班前要帮助岳母洗洗涮涮,晚上下班要先去给岳母按摩,她也挺辛苦。 ”好在岳父身体还可以,做饭的任务就落在74岁的老人身上。“我妻子差点就要辞去工作专门照顾老人,但一想经济压力还是作罢了。 ”
张国斌家在丹东农村,还有一个弟弟在家打零工,收入不多,赡养老人的担子也在他肩上,“给老人在大连买房想都不敢想,只能祈祷他们还有能力照顾自己,给他们生活费,走一步算一步。”
夫妻二人月收入1万多元,“如果双方老人没病没灾,我们日子还是不错的,但4位老人疾病不断,除要负担费用,精神压力也大。 ”张国斌说,过了40岁,身边朋友家里老人没病的还真少见,因为老人生病,家庭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们还是有兄弟姐妹的一代,等我们老了,想让独子陪在身边都不可能。 ”
“洪水”2 失能
照顾失能老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失能,绕不开的关于生命规律的沉重养老话题。市养老福利协会2013年报告显示,大连失能老人比例达7.1%,重度失能者占2%,中度失能者占0.5%,另外还有6.5%为潜在失能群体。失能比例随年龄增长上升,85岁后重度失能比例上升最快。
作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大连中山桂林养护院目前已是一床难求。院长周淑媛说,目前该院115张床位入住率为100%。其中82%为重度失能老人,只有8%的老人可以照顾自己。“还有十几位老人在排队等床位”。
桂林养护院白天有2名医生,晚上设一名医生。共有8名护士,对于需要照顾的老人实行从基本护理到气管切开护理四个等级的分级照顾,医养结合模式加上康复训练和专业护理让桂林养护院吸引了许多失能老人,每个月费用3000元到5000多元不等。一床难求的局面让桂林养护院决定开设第二家。去年位于东港的二部开业,相对更好的硬件条件与护理力量也让二部的收费更高一些(每月4000元到7000元)。目前拥有80张床位的二部仍有部分床位,可见价格也是人们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业内人士称,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的支撑力量,主要应该为失能老人服务,但是,目前健康老人和失能老人住养老院比例约为7∶3,大多数失能老人住不起也找不到合适的养老机构。
“洪水”3 “未富先老”
“退休金全搭上还不够”
除社保外,城市养老床位补贴每年要达600万,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补贴1000多万,每年新增床位的建设资金投入近3亿,而这些投入受益的老年人还不到全市老人的3%。此外,老年人在各方面享受的优待政策的隐性支出每年也达亿元以上。
“我爸的退休金一个月是1550元,现在住养老院要1700元,全搭上还不够。 ”日前,正在考察大连市养老院的张先生说。他想为72岁的父亲找一所养老院,结果发现,想找一些设施和服务都比较好的养老院,就差钱。“便宜的一千多,贵的四五千,我们普通工薪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
他看过每月收费四五千元的养老院,设施和服务都像星级宾馆一样,好是好,就是太贵了。
一方面需求者觉得养老院收费高,另一方面,养老院经营者也感觉到经营的困难。大连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说,对养老院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物价天天涨,“一夜之间,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就涨价了,经营成本自然加大。 ”他说,对未来不是没有期望的,希望将来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养老事业,到那时候就有个盼头了。
“洪水”4 护理人员缺口
愿到养老机构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由于专业人才匮乏,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较单一,多数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清扫保洁、洗衣、用餐等日常生活照料,无法实现专业化服务功能。养老机构缺少专业性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相关制度且流动性大,真正持证上岗的比例较低,甚至面临无人进行养老护理的尴尬。
养老机构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养老产业的人力资源不足。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反映雇人难,由于人们的观念因素和收入原因,愿到养老机构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少;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曾大量使用“4050”人员,但随着这部分人逐渐退休,有了可靠收入,很多退出了服务队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养老问题专家许福子指出,她发现本校本专业的学生在养老机构工作过后,有退出的现象出现。学生们反映,长期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又没有经常性的社会交往活动,觉得自己变迟钝了。她认为,从政府的角度,应该考虑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收入低经济压力大是最主要困难
现在真正开始丧失自理能力的是70后、60后的父母们。大连有多少儿女在面临赡养老人的压力?
市妇联曾公布大连和谐家庭建设状况调查报告,养老问题仍是家庭重点问题之一。调查显示:51.6%的被调查者选择“忙于工作和孩子,没有时间”、 47.2%的被调查者选择“收入低,经济压力大”、34%的被调查者选择“医疗费用高,难以承担”是当前赡养老人的最主要困难。
调查分析,养老是涉及经济投入、医疗保障、照料服务和情感、时间投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问题,经济是基础,医疗是保障,人力、时间和感情投入是重要方面。而我国的家庭养老,随着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一个家庭要照顾几个老人的状况比比皆是,这就使老人对亲人照料期望与子女工作繁忙和经济压力较大无力照顾老人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幸福、健康、富裕、可持续的家庭仍是大多数中国老人晚年的归宿。从这个层面来说,让中国人更富裕几乎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唯一途径。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太和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姓名:
年龄: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