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吴江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16-07-02

太和养老网讯:苏州市吴江区户籍人口80.86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72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4.39%,80岁以上人口3.13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87%,且近年来,老龄人口占比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养老问题日趋突出。区委区政府对老龄事业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吴江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吴江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个文件,提出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为主体、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各类为老服务组织协调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作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近年来吴江在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方面的实践,谈谈提升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水平的思路。

 

一、吴江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现状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组织是开展养老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针对政府援助对象、政府补助对象和自助对象三种不同的人群,吴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大力发展管理类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组织和运行类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组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管理类服务组织方面,早在2011年成立区级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指导中心,各镇(区)相应成立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各村(社区)均成立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站。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指导中心以及8个镇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通过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验收,有178家农村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站被评为省2A级。在运行类服务组织方面,2013年完成松陵、震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镇(区)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累计建成20家日间照料中心、57家老年人助餐点,震泽、八都、七都等3家老年关爱之家通过省厅验收,老年活动中心实现镇、村全覆盖,7家老年大学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标准。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工作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驱动。早在2006,吴江区就及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2011年区政府又相继出台《关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意见》、《关于优化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对民营资本参与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站)、老年人助餐点等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组织实行资金补贴,对新建或改扩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建设经费补贴。据统计,2011-2013年,区级层面累计投入2552.5万用于支持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事业,其中建设经费2323万,运营经费229.5万。二是宣传到位。结合各种政策的出台,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各地加快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事业发展,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的老年人活动室、老年大学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三是示范引领。在推动建设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过程中,对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室等服务组织通过开展省、苏州或区级的示范创建活动,来提升软硬件水平;对松陵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等项目给予建设经费的补助,形成一大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组织。

 

二、当前吴江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硬件的建设上,可以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可忽视的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在硬件设施功能发挥上、服务项目覆盖面上以及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依然有待加强。

 

功能发挥不充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概念是2008年全国老龄办在《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内容、服务组织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扩大,根据2013年出台的《苏州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运行类服务组织包括10类,但由于这些年主要工作在于建设,建成后的功能如何发挥,则还处于探索之中,特别是虚拟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组织的功能发挥,亟待加强。

 

养老服务覆盖不全面。当前吴江区发展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兜底”和“安全网”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好,最困难老年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有充分的保障。但由于各地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稀少、素质薄弱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够等原因,还难以为全体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老人提供各种个性服务。。

 

服务队伍亟待加强。当前全国范围内养老事业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是老龄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吴江也不例外,无论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指导中心还是日间照料中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