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救护车”背后的民生诉求
发布时间: 2022-03-17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沈阳市内各大医院周围集结着不少山寨救护车,这些山寨救护车由普通面包车改装,拆掉车后座,放上担架、氧气袋,就变成了一辆120急救车。医生介绍说,这些山寨救护人员背景复杂,跟车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急救训练,无法处理紧急情况,而人手紧、业务忙的时候,车上除了司机和抬担架的,就别无他人了。

  目前我国城市“120”急救模式,仍按1984年制定的“每5万人一辆救护车”的标准设置,就是这一标准,还只是在经济相对发达、财政相对宽裕的地区才能够实现。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重,以及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每5万人一辆救护车”的配置已严重滞后,救护车数量短缺,出车效率必然低下,一方面激化了医患矛盾,另一方面也给山寨救护车培育了充裕的市场。

  简单地说,如果政府能够通过购车、增员、合理议价等方式,满足人们对120救护车的正常需求,那么,不费一兵一卒,用最基本的供求关系,便可将山寨救护车“赶尽杀绝”。但显然,现实并不乐观。城市需要增设的基础项目很多,幼儿园、养老院、修路、建经适房……这些民生项目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为120救护车扩容,且每实现一个,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没有那么多钱,但又必须立刻解决问题,怎么办?除了依靠民间资本,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于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便转移到“救护车私营化”的问题上来。这里有几条国外的消息可供参考——今年年初,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廖中莱称,救护车私营化外包计划已进入部门研讨的最后阶段,以解决马来西亚欠缺高达1000辆的救护车问题。按照卫生部获得的财政拨款,只能添置100辆救护车,因此政府有必要研究将救护车外包,更好实现紧急救护服务。另外一条消息来自德国财经网,今年5月,欧洲法院判决救护车可私营,为的是打破以往政府垄断的局面,更好地提供医疗急救服务。最后一条消息显示,新加坡从2009年6月1日起,已有10辆私人救护车加入民防部队紧急救护车队,并可能在两三年后进一步扩充,以缓和救护车供不应求的现状。而新加坡的现状与我国非常相似,由于人口增加且老龄化严重,对救护车的需求越来越高,受成本和人力资源局限,无法如数添购救护车,最终不得不依靠私企协助政府完成这一对公民的义务。

  一个成熟的社会,政府并不一定是万能的,相反,如果政府能够积极组织、协调各方利益,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变“为人民服务”为“为人民购买服务”。在“山寨救护车”的问题上,不妨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救护车私营化”虽不能说是大势所趋,但确是一个更理性、更经济的选择。

  几天前,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文件,在公立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已无法满足广大群众需求的当下,适时、适当地引入民间资本,不仅提升了整个医疗行业的竞争活力,更有利于专业分工、技术精工。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鼓励的同时,还需要专业的引导。“救护车私营化”也是如此。我们不欢迎不负责任的资本注入,任何一项与社会公益相关的政府服务,都必须打上公共责任的烙印。无论是人们之前讨论的将 “山寨救护车”收编,还是我们正讨论的“救护车私营化”,其实传达的都是一个期盼,那就是,希望政府“减负”,希望民生增值。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