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发布时间: 2022-03-17

  “在最不发达的国家,享有社会保障的工人还不到10%,在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保障的覆盖率大约在20%-60%之间。”来自国际劳工组织的这组数字,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引起特别关注。

  “体面劳动可不是有份工作就够了,更要实现劳动者基本社会保障的权利,使他们在退休、生病、受伤、失业时,生活也有保障。”在论坛期间,许多工会领导人有一个共同感受: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和各种危机的影响下,要实现体面劳动,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底限,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后危机时代的“社保危机”

  “社会保障是所有劳动者理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但是,有些社会保障100%覆盖的欧洲国家,豪华的福利制度已经严重拖累了国家财政,社会保障会不会"成本过高"?”

  “通过再分配机制化解劳动者的各种风险,这样的社会保障将有利于消除贫困和社会排斥,而且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和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会领导人观点不一。

  国际“金融海啸”虽然已渐渐减弱,经济正在复苏,但这是一场充满不安的复苏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断层,使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利受到了威胁。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曾经高福利的欧美国家已经难以承担重负。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税收减少,政府财政增收乏力;另一方面,老龄化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在养老、医保等福利上开支增大。为此,不少国家开始紧缩财政、削减养老金等社会福利,也因此引发了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经济原本欠发达的亚洲、非洲等国家,社会保障依然不健全。

  在亚洲,虽然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繁荣,但社会保障体系则大大落后于东欧、拉美等国家。在非洲,长期处于“低增长、低保障”状态。据统计,非洲国家用在社会保障上的平均支出仅为国民生产总值的4.3%,远远低于欧洲的25%和北美洲的16.6%。而且,绝大多数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没有社会保障。

  联合国机构和亚洲开发银行2010年的报告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贫困人口,仅在亚洲,每天生活在1.25美元贫困线以下的赤贫人口就增加了1700万。同时,干旱、洪涝、地震、飓风等自然危机频发,都使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愈发重要。

  “没有社会保障的劳动者,整日生活在对失业、疾病、贫困的恐慌中,怎么谈得上体面?”巴基斯坦工人联合会北旁遮普邦副主席贾维・伊科巴直言不讳。

  保证体面生活的基本要求

  “必须看到,社会保障是保证体面生活的基本要求,在文明社会,社会保障可以帮助劳动者在危机中过渡,消除贫困造成的危害。”印度劳工工会总书记拉克什玛・雷迪・克塔卡普认为,与工资相同,社会保障同样体现了劳动的价值,人人都应平等享有。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江广平指出,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迁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普遍规律: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已日益转变为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合理共享的财富分配机制。

  众所周知,实行社会保障,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然而,一些欠发达国家,为吸引外资,不惜通过税收优惠、压低劳动者工资、免除企业社会保障义务等措施,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的结果是,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就业率都有所增长,社会保障却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劳动者没能过上与经济增长同步的体面生活。

  “社会保障是一项人权,同时也是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一位来自南美洲的工会领导如是说。

  拉克什玛・雷迪・克塔卡普认为,充足的社会保障需要确保满足人们广泛的需要,如在失业、疾病、残疾、死亡、年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支持,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方面,中国正在不断成长: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统计资料,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673万人、43206万人、13376万人、16173万人、12306万人。而在下一个五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将增长10%以上,覆盖60%的人口。

  “可以预见,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追求公平的普惠,城乡统筹将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愈来愈多的城乡劳动者将成为这场变革的直接受益者。”江广平充满信心。

  全方位保障体面劳动

  如何让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障?是否能实现全面覆盖?怎样实现?这令许多工会领导人感到困惑。

  据了解,国际劳工组织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进程比喻为一个依次递进的保障楼梯:第一层为“雪中送炭式”的基本保障底限,第二层为法律确定并受法律保护的“锦上添花式”社会福利,第三层为自愿参加的私人保险计划。

  “体面工作不会自动产生,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建立更好的制度体系。”巴西工会力量国际关系书记尼尔顿・索萨・席尔瓦认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行动,需要政府、企业和工会都负起责任。

  斯里兰卡锡兰工会联合会副总书记查敏达・佩雷拉说,“政府的角色在于弥补市场不足,有必要为社会保障提供必要的公共资金和政策支持。”该国社会保障水平已经与南亚许多国家持平,但这种保护也仅限于残疾人和无就业家庭,只能糊口。因此,他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重新审视曾经的社会对话的模式和内容,对于实现社会保障也十分重要。”塞尔维亚自治工联副主席米罗拉德・米加托维克认为,工会及不同的社会组织应通过对话,更多参与保障政策制定和体系建设。

  此外,一些外国工会领导人也表示,还要实现法律对完善社会保障的“保驾护航”。在国际论坛期间,他们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即将于7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覆盖了中国城乡全体居民,农民及农民工等群体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权利都因此有了制度保障。这一良好经验受到外国工会领导们的赞赏。

  当然,以社会保障实现体面劳动是一个全球性的理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的制度都实现同一模式,而要在各国体制结构、经济制约、政治动态和社会愿望的框架内形成。

  “我们共同的任务是: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保障,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改善所有劳动者的福祉。”江广平说。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