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营养老机构遭遇成长困局
发布时间: 2022-03-17

  青岛四方区某老年公寓入住的大多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该公寓负责人坦言,公寓已经发生数起因为老人在公寓遇到意外伤害、家属开口索赔的事件。这位负责人说:“看病以后,所有费用要我们公寓包,碰到一件事就打上了。”

  为了避免入不敷出,甚至走上法庭,遇到老人意外纠纷该公寓往往选择和家属进行了私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因为老人在公寓意外伤害,家属开口索赔在民营养老机构非常普遍,不少规模小的民营养老院不堪重负濒临关门。

  青岛福寿星老年公寓马院长坦言,相对公办养老机构来说,民营养老机构运营成本高,房租租金等费用都要摊入成本,所以一旦遇到意外纠纷家属"狮子大开口",民营养老机构确实很受伤。马院长说:“干这一行,肯定又风险,但要有限度,就怕赔偿不起,几十万都出来了,怎么能赔得起。”

  为了避免意外赔偿风险,马院长和所有已经入住公寓的半自理、不能自理老人家属都签订了协议。不过,为了根本上避免这种意外赔偿风险,该公寓无奈选择了另外一种极端的方式。马院长说:“床位也不是满的,但是有些老人我不敢收,意外风险喘不过气来。”

  马院长建议,为了更好地保障家属和养老院双方的权益,政府应尽快出台规范养老院意外伤害赔偿的制度。他说:“公寓很多条例都是空白的,明确就有目标了,都是狮子大开口。”

  据统计,目前青岛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31.8万,但截止2010年年底,青岛全市城区登记养老机构131家,养老床位仅1。56万张,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化养老的需求。青岛市社科院教授刘同昌表示,面对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形势,我们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除了意外纠纷困扰外,民营养老院同样面临招工难,护工短缺等亟待解决的瓶颈,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青岛民营养老机构护理员工资在每月2000元左右,而这背后却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辛苦与付出。

  目前,青岛民营养老机构承担了大部分青岛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护理工作异常辛苦,琐碎,护理员绝大多数都是下岗、失业或外来务工人员,而且流动性极大。我们老人也有没工作的,也有工资低的,工资的支出相对跟不上去,员工不愿意干。

  长期从事养老研究的青岛市社科院刘同昌教授告诉记者,经过调查,目前青岛市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大约有20万人,青岛公办养老机构大部分都在办自理老人养老,民办养老机构以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主体。

  2009年,青岛出台政策,加大对民养老机构的扶持,但是,相对公办养老机构,民营机构运营成本更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刘教授说:“现在公办的补贴要高,尤其他们从事护理不能自理的老人,产生倾斜。”

  青岛政协委员姜志荣在一份养老机构建设提案中建议,应该设立专门护理老年人的医学教育,护理人员要通过院校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使养老服务人员成为掌握专门社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

  市社科院教授刘同昌泽表示,老年人是社会特殊群体,养老行业有社会公益属性,不能完全市场化。社会上尊重老人,要有实际行动,予以倾斜,完全靠市场化操作,很难,补贴到床位,补贴到个人,满足老年人护理的需求。(记者袁丹)

  作者:袁丹来源青岛电台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