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四年内年均新增养老床位六千张
发布时间: 2022-03-17

      为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任务,昨天,苏州召开全市民政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亲切接见了受表彰的先进代表,市委副书记陈振一出席会议。

      过去五年来,民政工作、民政部门为改善民生、服务社会、构建和谐、促进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基本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以城乡低保标准并轨为标志,建立并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低保边缘救助、临时救助、重残人员救助、慈善救助、救助渐退、物价上涨动态补贴等机制,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成效明显,苏州全面推行“一委一居(村)一站(中心)一办”社区管理体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城乡基层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政公共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工新(扩)建各类民政公共服务设施241个,总投资达24.2亿元,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站)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十二五”是苏州市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突破期。

      在昨天的会议上,苏州市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是要着力打造民生幸福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要按照不低于全市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要求逐年稳步提高低保标准,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同时不断完善适度普惠社会福利体系,四年内,全市年均新增养老床位6000张,力争千名老人床位拥有数达40张。二是要着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程,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建立健全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的联动机制,到“十二五”末,全市拥有持证社工超过3000人,培养有影响力的专业社工机构30家。三是要着力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工程,全面启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工作,健全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和双拥创建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以推进军休系统“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为目标,认真做好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军队退休士官、伤病残退役军人及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工作,落实相关政策待遇,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军供现代化建设,构建“一站多点”的快速军供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军供保障能力。四是要着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工程,增强区划、地名、边界公共服务效能,全面推进县级市政府驻地镇改设街道办事处,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健全地名规划体系,实现镇、村道路地名标志全覆盖,全面推进吴文化地名保护工程;增强婚姻收养、公益殡葬、救助管理公共服务效能,深化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推行婚姻登记免费登记,加快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惠民殡葬政策,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公墓(骨灰堂)管理,倡导绿色殡葬和节地殡葬;加强流浪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长效机制;增强民政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事工程公共服务效能,将社区服务、养老服务、拥军服务、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保障重点项目,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快新建和改扩建步伐。到“十二五”末,使全市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并存、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