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如何做好供餐服务
发布时间: 2022-03-17

     随着养老机构规模不大,入住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膳食管理尤为突出,需要不断满足入住老人的不同的需求,变换花色品种,注重食物营养,注意饮食结构与搭配,采用不同的伙食标准与供餐形式。达到“营养均衡,膳食合理;标准统一,价格低廉;品种多样,可选可点;兼顾习惯,尊重风俗;科学配餐,健康饮食”之目的。

    近期笔者走访了南京市部分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的食堂及供餐形式,了解到的伙食标准都是比较低的,一般每日在12-18元。特别是民营和民办机构饮食结构及品种还是比较单调,食堂的规模也不大,配餐员及服务工作人员在6-10人。基本上满足老人吃饭就餐,距“膳食合理、健康饮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即目前实行的是“大食堂——配餐制”,饮食结构也只是流质、半流质、糊、常规饮食等。在走访中老人及家属与其亲朋好友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合理的、实用的建议和意见,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实践经验,在饮食管理与服务方面可以作如下调整:

   一、供餐形式:配餐为主,点餐为辅。

    所谓“配餐制”就是养老机构依据当地的饮食特点和机构本身所具备的条件,根据入住老人的大致饮食要求,基本合理的制作一日三餐的常规饮食。它适应目前小型的托养所、中、低端的养老机构,特别大部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均实行这一供餐形式。优点:实用、实惠,便于操作,成本(包括人工、食材、场地、设施设备等)低、易控,有利于管理与服务。

     所谓“点餐制”就是养老机构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场所,食材准备充裕,储备丰富,饮食特色突出,能够满足不同老人个性特点的饮食要求,提供随点随配、随点随供,随时点餐、随时制作、方便快捷的供餐形式。它是中、高端赢利性养老机构采用的主要供餐形式。好处:入住老人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符合身体要求的饮品食物,饮食标准由本人控制等,但会出现偏食、营养不均衡等情况。

     从养老机构的现实性和适用性来看,实行“配餐+点餐”供餐形式,既能满足不同老人群体的风味要求、饮食习惯和消费水平,又照顾到经济承受力差、负担重的老人情况。养老机构可以在这一原则前提下,根据地方特色、经济条件、饮食文化等,采用不同内容结构的“配餐+点餐”搭配形式与主次关系,灵活、多样、随机搭配。从理论和实践上,笔者建议采用“配餐为主,点餐为辅”的供餐形式。理由是: 经济实惠实用、方面随意快捷、膳食搭配合理、兼顾营养口味。

二、供餐方式:送餐为主,自助为辅

     养老福利机构的食堂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人工成本、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供餐方式上,采用“上门订餐,送餐上门”的形式,送餐到老人房间或床头、餐桌,由食堂工作人员和护理服务人员照料、照看就餐,特别是介助和介护老人还需要帮助甚至喂食,安全、整洁。同时设有一定规模的老人餐厅,以方便自理老人和部分介助老人选餐和就餐,这部分老人主要以自选、自助餐为主。

三、供餐标准:统一规格,品系多样

   养老机构的伙食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或按天计算,或按月计算。除自选和自助餐外,一般都是由食堂根据实际入住老人的具体情况,在兼顾老人民俗习惯、地方口味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伙食标准和营养需求,科学搭配花色品种、多菜系制作餐饮。为老人提供经济、实惠、卫生、可口的营养膳食。如对患高血压、心脏病、胆囊炎、肾脏病、糖尿病等老人伙食,营养配餐员应按照医生提出的饮食要求,科学配餐,厨师应精心加工制作。在编制少数民族菜谱时,应尊重老人的饮食习惯,包括遵照老人民族宗教饮食习俗。在食物的软、硬方面,也应充分考虑。

四、供餐原则:健康饮食,兼顾习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