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22-03-17


(2004年4月26日)


   老年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做好老龄工作,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促进我县两个文明建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及《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老龄工作领导,健全老龄工作机制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指导,积极改善老龄工作部门的办公条件,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经费,保证老龄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乡镇应结合人事变动,及时对乡镇老龄委领导成员进行充实调整,明确党委一名负责同志,兼任老龄委主任,同时,选配一名曾经担任过乡镇主要领导职务,身体状况良好,热心老龄工作、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任常务副主任,乡镇党政办主任兼任老龄办主任,民政助理员兼任老龄办副主任或秘书,并选配1—2名既有一定文字功底,又有老龄工作热情的人员专做老龄工作。


   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社区居委会均应成立老年人协会,会长由村(居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选配一名热心老龄工作、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任常务副会长,统一牵头组织本村(居委会)老龄工作,切实形成自上而下的老龄工作网络。


   二、坚持老龄工作方针,加大老龄工作力度


    老龄工作要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新时期老龄工作方针不动摇。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召开一次全乡镇老龄工作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一次老龄工作汇报,开展一次老龄工作检查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乡镇政府要把老龄事业纳入乡镇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将老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年增加。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老龄事业经费投入机制。对遭遇灾害的困难老人实行政府救助制度,逐步建立特困老人长效救助机制。继续实行乡镇老龄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制和成员单位分工联系制,县老龄委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老龄工作职责,并督促指导联系乡镇、社区的老龄工作。


   老龄办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加强各涉老部门和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各涉老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老龄工作部门落实老龄委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党委政府要重视支持老龄工作,建立老龄工作激励机制,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将老龄工作纳入单位和班子年度考评表彰内容。


   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执法部门要加大老人维权执法和监督力度,司法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重视和加强老年人的来信来访工作,在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设立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岗,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维护网点,保证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时有效地得到法律援助。依法处理和打击各种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依法取缔伤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宣传迷信邪说的非法组织。


   司法行政部门要把老年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计划;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干部职工敬老、养老情况纳入任用、评优和年度考核内容;教育部门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和老年法律法规作为德育重要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宣传部门要广泛宣传敬老助老先进事迹和老龄工作先进典型,对歧视、虐待、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恶劣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各新闻媒体要开办老年栏目和专题节目。


   加大老年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力度。县乡老龄工作部门要配合人大以养老、医疗、继承、住房、婚姻、优待和法律服务为重点,对老年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各级政府要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老干部“两个待遇’’落实,确保城镇实际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老年人应保尽保,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基本养老金覆盖面,加大养老金征缴力度。


   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制度,倡导赡养人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对赡养问题户实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并由基层老龄组织监督执行。加强和改进“五保”和敬老院、老年公寓工作,改革敬老院的管理体制,完善敬老院养老功能,提高敬老院利用率和入住率,使更多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加强城镇老年公寓的管理,扩大老年公寓规模,逐步满足社会老人养老服务需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逐步建立城乡特困老人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保健水平。


   五、推进属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老龄工作


   在城镇社区建设中,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老龄工作新体制,发挥社区居委会老年人协会作用。逐步推进老龄工作属地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和解决好企业退休人员与所在单位脱离,逐步实现退休人员由单位管理向社区管理的过渡。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制,依托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开展社区老年人照料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从事面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助老服务、陪护服务等工作。大力倡导社会互助工作,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和学校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扶老助困志愿服务。


  &nbs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