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记实民生、养老保障难题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 2022-03-22

两会记实:民生、养老保障难题如何解决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面向“十四五”,一项项民生制度创新,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百姓日子越来越安稳,让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何回应和进一步解决养老、就业等难题?如何在发展中践行法治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

  探索可持续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模式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相关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如何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政府、市场、企业、民间组织等各方力量共谋一盘棋。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职工文联副主席、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表示:“从实践上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我国养老服务缺乏上位法,养老标准尚不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人才队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内容不够丰富和多样化;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机构盈利能力较差,人力成本较高,管理和运营经验不足。”

  为更好满足广大老年群体的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需求,探索兼具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模式,实现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孙维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领域法治和标准体系建设。做好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制度体系。一是对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进行立法规范,二是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第二,优化服务供给,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人才队伍和服务品质建设。一是通过加大补贴力度、降低参保缴费基数、提高经济收入等办法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二是以养老需求为导向,逐步健全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信息系统、老年人个人信息和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需求信息库,并通过上门服务或智能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助急、助医、助洁、助餐以及心理关怀等规范化、多样性养老服务。

  第三,丰富服务主体,落实政策支持吸引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市场。参照市场标准,强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的多元性与针对性。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资源整合、置换、租赁等方式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以建设或改造,切实缓解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领域的经营成本。二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实现由政府单一筹资渠道向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共同筹资转变,同时将资金补贴、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补贴和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三是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运营养老服务项目,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结合协调联动机制,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养老服务需求。

  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

  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中国城市报记者刁静严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加高质量就业,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温州市委员会平阳县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陈爱珠在调研中了解到,技能密集型产业尚处于初步规划阶段,很多方面还在空窗期内。比如,多个省区市还未出台相关技能密集型产业政策,统计局也没有归口对技能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进行统计等。

  对此,她建议,编制技能密集型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紧盯制造业产业目录,依据产业属性将技能型产业分为高新技术的技能密集型产业(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材料、现代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等)、高技能的基础配套产业(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焊工、电工等技能工种)、高技能的传统手工产业(缝纫、刺绣、陶瓷)三种类型,并结合我国产业制定匹配的产业目录,通过目录编制厘清产业架构、定位边界、统计口径等。

  “不论是现代新兴制造业如智能装备、新能源产业,还是传统制造业如机械、刺绣、电器、纺织服装等,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并着力实现协同发展。相关部门应根据产业竞争力、吸纳就业能力等因素,制定优先发展的技能密集型产业政策。同时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陈爱珠说。

  此外,陈爱珠提出,还应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引导政策。要从战略上降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依赖,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就业上的“蓄水池”,升级为技能密集型产业在就业增收上的“共富池”;落实好市场主体帮扶政策,重点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技能密集型企业发展,加大公共产品供给,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以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激发创新活力。

  “同时,要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学校和企业、行业等多元主体作用,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进一步引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力度,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改革。”陈爱珠说。 

  以建筑劳务产业园

  打通农民工管理堵点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建筑业从业人数为5536.9万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建筑业依然存在劳务管理方式粗放、劳务市场秩序不规范、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建议以设立建筑劳务产业园为抓手,打通农民工管理的堵点。

  在他看来,通过构建集劳务就业孵化、技能提升培训、数字信息用工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劳务产业园,能够全面实现建筑劳务企业管理平台化、建筑工人培训协同化、劳务用工数字化,有效规范农民工管理。围绕建筑劳务产业园,张义光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构建建筑劳务产业园,实现劳务企业管理平台化。通过构建建筑劳务产业园,一方面能够打通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人员聚集、培训资源聚集、用工企业聚集三大聚集优势,着力解决农民工在招录、培训、就业方面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能够加速整合、优化、引导建筑工人队伍和小微劳务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逐渐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质量型转变,促进专业作业企业成为建筑业的用工主体;此外可以通过企业聚集的形式,进一步破解劳务企业“松散小”、服务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打通建筑业管理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