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养老受阻托育难13部门26条举措助力两行业纾困
发布时间: 2022-09-06

84084.jpg
 “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一老一小”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养老托育服务业面临较多困难。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于8月29日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保、金融、防疫及其他等6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举措。

9月1日,国新办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在会上表示,2020年全国有20个省份的养老服务机构整体亏损,2021年以来全行业困难进一步加大,托育机构的经营困难比养老机构还要更大。亟需采取有力措施来纾困扶持,帮扶养老托育服务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为行业保存有生力量。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政策措施》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对养老托育机构的扶持方向,特别是针对市场需求最为迫切的房租、金融两大维度施以新招,对地方和行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在房租减免范围、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亦有发力空间。疫情之下,养老托育服务业要想转危为机,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以及将专业化服务深入社区家庭,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养老托育受困

高龄叠加慢性基础性疾病,使老年人在面对新冠病毒时是极为脆弱的人群。因此,每当地方发生疫情,养老机构往往最先进入全封闭管理状态。在人员不进不出的情况下,养老机构的运营面临一定挑战。某民营养老机构总经理崔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对养老机构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疫情限制了养老机构入住增量,但可能有机构内的老年人去世,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逐步上升;其次,在静态管理期间,物价存在一定程度上涨,但养老机构的收费不能同步提高,这使本就微利运营的机构捉襟见肘;再者,在疫情期间,医疗资源高度紧张,入住机构的老年人看病就医多有不便。

在“9073”的养老格局下,更多老人愿意依托家庭和社区进行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则为少数。据一位地方民政系统官员观察,受消费能力与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其所在省入住机构的多为临终阶段的刚需老人,真正年富力强、选择在机构内长居多年的老人数量并不多,因此特别需要盘活新的增量来维系机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