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健康老龄化的脚步
发布时间: 2022-11-18


  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除了科技日新月异,还有人口老龄化,后者是医学、教育、经济、公共卫生事业等多方面成就的体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突出。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总数已达6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老龄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
  健康老龄化是指进入老年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长久地在各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包括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活的自理,进而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达到健康长寿。1991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愿长寿者颐养天年》文件,其中老年人原则共18条,概括为独立原则、参与原则、照顾原则、自我实现原则和尊严原则等五个原则,后来称为"老年人五原则"。2002年4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WHO向大会提出了一个书面建议《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明确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并要求在"健康、参与、保障"三个基本方面采取行动。积极老龄化是要求老年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要在机体、心理方面保持健康,而且要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老年群体作为家庭和社会主要资源,应积极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截止到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以上人口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0.5%。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压力日益凸显的时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原国家卫计委等十余个部位联合颁布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规划对健康老龄化定义为,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从生命早期开始,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以影响健康预期寿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该规划对健康老龄化的重点任务做了具体分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健康老龄化的重视。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是做好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环节。老龄人口患病率高,尤其80岁以上老人共病率高,还有老年衰弱和老年失能等问题,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从老年医学评估、共病管理、全程管护、老年康复等方面积极应对,落实对老龄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跟上健康老龄化的脚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