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养儿防老和依靠政府养老都不如自己规划养老
发布时间: 2022-11-18


  4月23日,由新浪财经主办,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协办的“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暨2019基金业年度峰会”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以“服务养老助力科创”为主题,就中国养老体系建设、指数基金产品创新、科创板基金设计运作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养老金专业委员会顾问郑秉文,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参与本次论坛并发表讲话。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做主题演讲。

  养老投资或成公募发展的最大风口

  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在致辞中谈到,当前中国养老产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既充满挑战,又饱含机遇。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主流方式之一,在我国为数以亿计的普通老百姓提供理财服务。成立20年来,已累计为投资人赚取了超过2万亿元收益,为投资者资产的长期增值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获取长期收益的卓越能力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天然契合了养老资金的运作要求,未来有望成为管理养老资金的中坚力量。

  邓庆旭指出,作为市场重要的长线资金,做好资产配置是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法宝。作为权益类资产的代表,ETF以其费率低、运作透明、流动性好等特点深受各类养老资产的青睐,是公募基金产品发展与创新的主流方向所在。同时,养老目标基金也是新时期践行总书记提出的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举措之一,与科创板一起,有望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繁荣,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为经济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养老基金起步稳健、运作良好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发言中透露,从去年7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之后,已经有37家管理人、59个产品获批。目前已经成立20只产品,认购规模73亿,客户数量达100万。总体来看,现在是起步稳健、运作良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钟蓉萨呼吁各类销售机构都能够去服务老百姓,在现有的基金销售生态上,建立个人养老账户。她表示,期待今年5月1日试点转常规政策能够如期推进,让符合养老需求的基金、保险等各类产品都能够加入到个税递延政策来。现在希望通过税收递延能让普通投资者也享受到基金服务,虽然有波动,但我们能够在提高风控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回撤风险。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强化人才培养,培育和引进专业的养老金人才,来加强销售服务和投顾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优势增强操作的便利性,提高老百姓参与的体验感受。另外,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如何让年轻人通过国家的税收递延政策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让他们利用基金透明化的受托关系享受到服务,显得愈发重要。

  基本养老降费降低企业负担第一支柱压力增大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指出,基金总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征缴收入,另一部分是财政补贴。对于财政补贴,董克用强烈表示该补。他谈到,如果不考虑财政补贴,实际上在2014年,当期的缴费收入就已经小于当期的待遇支出了。2018年、2019年、2020年,征缴收入仍会增长,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加入了,所以基金总收入也会增长,财政还会补贴。但重要的是,未来基金支出也会快速增长,由于50后、60后即将退休,1963年之后又是人口出生高峰,他们退休之后,支出要增加,基金结余会迅速下降。这是未来的趋势,也就是说,第一支柱面临这样一个压力。

  董克用表示,基本养老费率在降低企业负担的同时,确实会对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收支形成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对第一支柱可持续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第二、三支柱发展,也就是做结构性改革,是我们养老金改革最重要的问题。

  养老目标基金税收优惠设计难度大、意义更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养老金专业委员会顾问郑秉文认为,如果税收优惠政策在5月份赋予给养老目标基金的话,今天的论坛就是在诞生中国版的目标预期基金之前最后一个盛会了,这个盛会的意义非常大。养老目标基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出,意味着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新起点和新机遇。

  郑秉文就税延型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提出了五点看法:第一,试点范围要大一些。第二,试点期限要短一些。第三,税延的计算复杂,抬高了门槛,影响积极性。第四,税延的额度太低,激励性不好,应有所提高。第五,领取期的税率高,降低投资人预期。

  他认为,第三支柱的税收政策顶层设计不是小事,它决定我们养老目标基金中国版的目标预期基金能否成功,是一个大事,尤其我们国家纳税人比较少,重要的是我们不是真正的家庭综合所得税制,是分项所得税制,有六项扣除、专项扣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所得税制,以间接税为主的国家对奖励养老金制度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这个本来就对税制不利的情况下,我们要设计税收优惠政策就更应该细心了,否则就很难发挥新起点的作用。过去20年很辉煌,今天能不能成为未来20年的一个再出发的新起点,跟制度设计有非常大的关系。

  简单的投资已过时大数据研究将替代分析师

  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提到,其实投研行业最早靠的是经验、价值投资的理念,现在基金公司越来越重视专家、重视大数据、重视爬虫、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工作,未来行业的架构是建立在从泛数据到大数据、到精准数据的体系的演变。必须以精准数据的思维重新看待我们的每个行业,包括投资管理行业。简单的投资行业已经过时了,现在都讲人工智能投资,未来大数据研究和科学研究会替代许多分析师的工作。

  对于为什么基金经理不会那么快被替代的问题,赵晓光谈到,因为能拿到的交易数据是不全的。交易所做人工智能投资,将是无敌的,因为每天能拿到所有的交易数据,但是研究要考虑卖方体系的变化。

  养儿防老和依靠政府养老都不如自己规划养老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老年化已经是中国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表明了当前规划养老的紧迫性。她谈到,我们需要深度思考如何让每一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养老责任。养老体系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老龄化,老龄化带来一个迫切或者我们觉得很紧迫的问题就是,现在替代率在逐渐下降,而替代率标志着我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国养老金占GDP的比重只有7%,美国是140%,经合组织国家是70%,这些数字都昭示着危机。

  李一梅强调,公众对养老的观念需要做出变革。首先,对个人来说,每一个人要从养儿防老或者政府养老过渡到个人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真正负担起自己的责任。第二,对行业来说,要意识到养老的教育道阻且长,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会使得每个人投资的理念从目前的储蓄转变为权益化的投资。第三,对基金公司来说,要树立长期化的投资方法和投资者教育的方法。第四,对政府来说,希望在制度层面能够设计出来更有利于长期投资和权益投资的制度文化。希望通过宣传、制度性的建设以及行业中每一个人的努力,真正能够实现我们的养老金有所变革。

  第三支柱成功关键在开放账户体系和信息归集

  对于养老基金方面的建议,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提出,对养老这样的复杂产品,应该场景化销售,设计很好的产品,复杂产品简单化。在销售中,应加大未来基于对养老业务长期战略的投入,把养老基金的销售单列出来,把它和其他基金并列出来,作为重要的品种长期销售、长期支持。

  刘建平表示,开放的账户体系以及统一的信息归集是第三支柱未来成功的关键。未来应该建立统一开放的账户体系,让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产品,形成自己的投资目标。通过统一的信息归集,可以有效控制额度和实现税优政策,这是未来要做的长期的基础工作。

  最后,刘建平认为,养老投资是长期投资,需要各方一起努力,需要政府、监管机构、从业者、媒体,也需要学术界一起来呼吁,进行长期投入,这样才有效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