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更多考虑老龄群体的需求
发布时间: 2022-11-18


  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与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发布《老龄社会研究报告(2019))》指出,尽管中国正在迈向深度老龄化社会,但政策体系还停留在人口数量红利时期的工业化阶段,严重滞后,未来各大城市需要大量调整或出台面向老龄化的政策体系。

  报告指出,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意味着劳动力数量在全社会人口中占比的缩小,而劳动力又是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大改变,需要生产方式、经济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市场供需等都作出重大调整和改变。

  报告认为,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老龄化社会,城市建设需要更多考虑老龄群体的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需要融合适老化需求。同时,老龄社会也在深度影响城市产业演变,对老龄服务业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相应的服务业配套设施和保障措施也需要调整。

  “老龄化和城镇化两大潮流汇集在一起,毫无疑问将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重大的趋势性事件,”报告总编写组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适老化考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另据国家老龄办2015年发布的预测,到2022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将增至2.68亿,比重升至18.5%;到2036年,老龄人口进一步增加至4.23亿,比重升至29.1%;到2053年,老龄人口达到4.87亿的峰值,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34.8%。

  “适老化以前是考虑为一批老年人在家里安点什么东西,现在看来适老化所涵盖的范围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是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在6月28日的沙龙上指出,”不光是居家,也包括社区,包括城市,甚至包括农村,甚至整个IT系统、人机界面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全面的重新设计、重新思考。“

  报告指出,老龄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全局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不限于养老,也不限于社会保障。老龄社会关乎民生,但更重要的是事关经济,老龄社会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老龄化机遇和挑战的关键节点。

  报告表示,老龄化可以赋予经济新动能。因此,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强化老龄化对经济的正向作用。

  具体来看,一是老龄金融产品需要开发。目前,“421”家庭结构数量绝大,民众出于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险支付能力和养老医疗保障能力焦虑,仍然习惯积极储蓄和置办房产,这在本质上还是依靠个人和家庭养老的观念在理财行为上的体现,如何使这部分财富“活“起来,推动国民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变,需要金融机构创新。

  二是老龄社会真正需要的老龄产品需要开发。我国巨量的老龄人口决定了我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龄用品市场,但长期以来,社会对这部分人口的需求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社保体系的完善,经历过改革开放与经济飞速发展期的老龄人口,特别是城镇老龄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与老龄有关的医疗保健用品、生活用品、文化休闲用品甚至各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智能设备需求明显增加。

  三是老龄服务需求旺盛,升级要求强烈。目前,老龄人口服务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领域。但随着经济保障水平提高与消费观念转变,老龄人口对精神层面的服务需求增长迅速,如广场舞、旅游、文化娱乐等。

  四是养老机构需要细化发展,真正实现养老的社会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