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老年人“幸福指数”攀升
发布时间: 2022-11-18


  2016年,天津市河东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并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日间照料站。河东区区长田金萍介绍,河东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需求牵引,夯实服务基础,注重改革创新,努力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格局,让温馨的“夕阳红”成为与河东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亮丽底色。

  河东区坚持“五进”并举,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田金萍介绍:“我们将照料服务送进家庭。在完善居家养老政府补贴服务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为老服务走进家庭的途径与方法,全区1200余名经济困难老人得到居家养老基础保障,16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得到个性化关照。把健康管理送进家庭。7个街道建成老年评估室,实现养老服务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力争年底前全区13个街道实现全覆盖。让智慧养老走进家庭。积极引进了智能养老服务企业,在部分社区开展智能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发放、佩戴智能化穿戴的方式,逐步将智慧养老服务带到社区中,带到老年人家中。志愿者服务送进家庭。在现有500余人专业服务队伍基础上,组织志愿者建立亲情爱老、自助互助、志愿扶老、社会助老四支服务队伍,实现邻里关照、志愿服务、企业包户等个性化服务。配餐服务入家庭。探索完善‘中央厨房+智慧餐柜+志愿者送餐服务’、养老机构助餐配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配餐、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四种模式,发展配餐服务企业10家,实现所有158个社区助餐点全覆盖。”

  河东区创新服务模式,搭建服务老年人“幸福桥梁”。田金萍说:“河东区先后引进了95081居家养老、居家乐、乐聆、九樱万联、百岁国际等养老服务企业参与33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活力。”依托棉三老旧厂房,河东区建立了集康复体验、智慧养老管控、照护人员培训、养老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为老服务中心,构筑起前伸触角与服务落地的桥头堡,吸纳各种养老服务业态高效集聚,实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9月底将启动河东区康复器具社区租赁全市试点工作。

  河东区在保好基本、兜住底线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多年来,河东区发展民办养老机构39家、5690张床位;2018年底已建成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区级为老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老人托养、饮食配餐、健康服务、入户服务、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和尝试。目前,4个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计基本完成,经招投标后,11月底前建成使用。田金萍说:“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力争实现13个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应急服务与普惠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