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老年人护理需求评估体现民生温度
发布时间: 2022-11-18


  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近期国家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今后,我国医疗机构要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护理需求评估,并按老人的实际情况“分级”提供更细致的老年护理服务。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护理需求将进一步呈现出上升态势,尤其对于群量极大的失独和失能老人来说,医疗护理服务能否跟上,最终决定着“老有所养”的整体水平。在医养一体的大背景下,开展老年人护理需求评估对规范服务和提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评估的结果是实施专业护理的前提。根据老年人能力和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的评估结果,将老年患者护理需求分为五个等级:护理零级(能力完好)、护理一级(轻度失能)、护理二级(中度失能)、护理三级(重度失能)、护理四级(极重度失能)。显然,护理需求不同所安排的人员层次也不同,对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做到人岗相适才会达到供需的最优化。

  其次,开展护理需求评估是保障权利的关键。一方面是能不配位所带来的服务风险和潜在隐患,一些护理虐待或者暴力事件之所以发生,就在于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度”,没有达到人岗相适的基本要求,“不适应”引发了后续综合反应;另一方面,因为人员配备未能达到实际需要的专业要求,则意味着用较高的支出购买了低档的服务,造成了事实上的价高质次状况,会带来一定的权利伤害。无论是从获得感还是从经济利益考虑,护理需求评估都是保障老年人利益的关键要素。

  再次,需求评估是实现护理科学化的保障。尊重专业化,才能实现合理化并确保科学化。只有了解并掌握了个体在主客观需求上的差异性,才能在服务配套上更加精准、合理和科学,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高需低配,则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服务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若是低需高配,造成的“过度护理”或者“超配护理”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本就稀缺的护理供需矛盾,无助于整个行业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最后,护理需求评估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件。有了个体化的护理需求评估,才会有整体性的状况评判,才能形成对整个老年人护理市场状况的充分了解。当需求的情况有了更为客观的把控后,对供给方面尤其是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会形成导向作用,并更合理地开展分层分级的专业化培训,为医疗护理员培养和规范管理等后续工作形成指导。

  养老关乎民生,是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开展护理需求评估是一项人性化的举措,其综合效应值得期待,人本化思维更值得称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