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壮丽70年,行业成就巡礼·养老事业爱老护老
发布时间: 2022-11-18


  9月的清风拂去夏日的狂躁,午后的阳光仍是温暖的。小菜园美极了,西红柿打着嘟噜,辣椒红得像火,黄瓜绿得要滴下水来,茂盛鲜嫩的蔬菜把田地遮得严严实实。

  这是呼图壁县社会福利园区一隅。78岁的蒋芍吉和几名老年人在田地里忙碌着,阳光照在他布满皱纹的笑脸上。蒋芍吉是呼图壁县大丰镇高桥村人,是一位孤寡老年人,在社会福利园区生活9年以来,他已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

  蒋芍吉是我州22.5万老龄人之一。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州人口年龄构成属年轻型。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州人口年龄构成为成年型。2005年,全州老龄人口占总人口10%,我州迈入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8年底,我州每100个人中有16位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并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州老龄人口将超过28万,达到总人口的18%。

  让千千万万老龄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我州养老事业的发展目标。一项项惠老政策陆续出台、一处处为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从单纯的五保供养到公办、民办相结合以及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多元化养老格局,70年来,我州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让“夕阳人群”迎来“朝阳人生”。

  完善政策体系老有所养有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初,庭州大地百废待兴,养老事业基础薄弱。

  1963年,自治区民政厅制定了《农村五保户供给补助试行办法》,并在我州阜康市(当时称为阜康县)做试点,1965年,我州全面推行实施该项政策。

  1984年,自治州民政部门下发了《敬老院管理办法(草案)》。1987年,州民政局制定实施了《昌吉州农牧区敬老院建设标准》。

  1994年,自治州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全年全州敬老院创收88.61万元。我州养老事业主要以保障孤寡老年人老有所养为主。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活跃,机构养老渐渐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民营养老院异军突起,带动了养老产业发展壮大。

  我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构架起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四梁八柱”,养老事业快步迈入春天。

  2013年以来,州党委、政府出台了《自治州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自治州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鼓励民政福利园区建设、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以奖代补、社区(村)养老服务予以补助以及鼓励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作了明确奖励规定。

  2015年,我州制定印发了《昌吉州开展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昌吉州社区(村)为老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基本规定》等文件,更加明确多元参与,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2017年,我州在全疆率先出台了《自治州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社会养老服务业加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养老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养老设施颐养天年有“乐土”

  中午时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农村互助幸福院里安静祥和,刚吃过饭的老年人们坐在树荫下享受着惬意时光。

  吉木萨尔县三台镇黄蒿湾村村民冉多兰今年86岁,她的5个儿女都在外地安家,自2015年起,她搬进了三台镇农村互助幸福院,和102名老年人生活在这里。说起在互助幸福院里的生活,冉多兰高兴地讲述说:“在这里,我住的房子有暖气、卫生间,互助幸福院旁边就是乡镇卫生院,看病很方便。平时,我和其他老年人一起看电视、打牌、唱秦腔,过得真是有滋有味,比之前一个人孤独生活好太多了。”

  2013年,吉木萨尔县在全疆率先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了农村互助幸福院21所,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丁零零!丁零零!”昌吉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电话铃声接连不断。“您好!需要什么服务……”派工店长马文梅边听电话边记录。挂掉电话,她将服务项目、来电人姓名和来电地址录入电脑。

  不一会儿,护理员立即赶往住在昌吉市博州干休所的92岁老年人李冒德家中。李冒德瘫痪在床多年,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也年过9旬。

  他感慨地说:“人老了,总担心儿女不在眼前可咋办?现在我打个电话就能请到护理员,这些护理员人很热心,干活又麻利,我感到很满意。”

  近年来,我州大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通过采取政府投入、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社会兴办、市场运作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全州养老服务业发展,民政社会福利园区、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惠及城乡老龄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成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产业化为方向的州、县市、乡镇、村居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

  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73处,全州民政社会福利园区占地总面积771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全州养老床位8063张,达到千名老年人35张服务床位,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组织和企业成为养老供给主要力量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格局。

  发展康养产业养老服务增活力

  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民营机构的优势在于灵活,提供为老服务更具效率和活力。

  2002年,两栋白色大楼在昌吉市天池社区拔地而起。次年,我州首家民营养老机构——昌吉市天池社区荣福老年公寓开业。

  近年来,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面临的准入审批难、融资贷款难等问题,我州出台了多项政策破解这些难题,大力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12家民营养老机构百花齐放。

  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我州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改革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

  2014年,我州养老服务向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

  2015年,昌吉市引入社会力量投资,建成昌吉市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积极探索居家养老运营新模式。

  自2016年起,我州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实施康养服务项目34个,总投资近5亿元,项目开工率100%。

  2017年,“医疗+康复+养老”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试点工作在我州各县市全面启动,公建民营试点在各县市推开。

  2018年,公办民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试点在我州运营,玛纳斯县、昌吉市绿洲路街道按计划推进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示范街道试点建设工作。

  目前,我州正以“阳光康养”为主线,围绕医养和游养两大“引擎”,整合一二三产业,构建以旅游休闲、体育运动、健康养生、疗养保健、医疗服务等为重点的康养产业,把自治州打造成为立足新疆、辐射中亚的康养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手记】让梦想照进现实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据州民政局公布,预计到2020年,全州老龄人口将超过28万,达到总人口的18%。

  这么多“宝”,我们如何去呵护?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州养老社会保障政策相继颁布,老有所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养老事业快速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在农村、社区推出了系列举措,着力满足绝大多数有需求的老龄人在家或社区、乡镇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养老服务向产业化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有所养从“有保障”到“更完善”,爱老护老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全州22.5万老龄人从一件件暖心实事好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优雅和体面地安享老年生活,如今,这个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