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老有颐养”滨湖模式
发布时间: 2022-11-18


  王老伯住在滨湖区河埒街道稻香新村,每天早上,他都会去街道日间照料中心,这里宽敞又亮堂,身体不舒服了有医生可以问一问,还能每天测一下血压和心率,中午有健康实惠的饭菜,还能参加各种活动,王老伯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稻香社区空巢老年人幸福颐养的老年生活,是滨湖区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深度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市首家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滨湖以满足老龄人多样化养老需求为目标,以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为切入点,不断提升滨湖“老有颐养”获得感和幸福感,让老年人们切身体会到“颐养山水间、幸福在身边”的写意晚年。

  

  政策铺路,调优顶层设计托举“稳稳的幸福”

  滨湖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龄人口达10.45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已突破28%。滨湖区民政局局长宋晓裕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来部署推动,区人大、政协每年都将养老服务列为重点议案加强督导,为老服务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仅2017—2018两年,用于养老服务投入超过4000万元。

  滨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业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无锡市滨湖区老龄人助餐补贴工作实施细则》《滨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电梯项目的补贴意见》等10多个配套文件,并明确各街道(镇)和社区(村)必须落实相应的经费支持。同时,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对与养老机构有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减免,养老机构用水、电、气、网、电视电话等均享受相应优惠。

  滨湖不断完善养老规划布局,完成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雪浪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办养老机构,推动建设朗高养老院、蓝天养老院、百禾怡养院等一批居民“家门口”的养老机构项目,形成医养康护一体、高中低档互补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区有各类养老机构13家,养老床位达425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达43张。

  滨湖高度关注“9064”新模式,以创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为抓手,实现全区78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省AAA级标准建设达标率近100%。出台连锁品牌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专项补贴政策,引入了朗高、安康通、万科、九如城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率达100%。

  各街道、社区积极利用闲置毗邻居住区的社区用房创新引入小型化、多功能的嵌入式养老机构,环湖社区、龙山社区“慧享福”长者照护中心项目建设推进顺利,隐秀苑社区适老化小区改造项目中也充分考虑了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设置。

  需求主导,探索全新养老方式力争实现“都挺好”

  “前几天天太热,我和我老头子半夜感觉胸闷,就起床出来吸吸氧,结果还没5分钟电话就打过来了,问我们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蠡湖社区的王奶奶和老伴都已90岁高龄,几个子女都在国外定居,无法及时照顾,是智能居家守护工程为他们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去年,滨湖区把此类重点空巢独居和困难孤寡对象纳入了智能居家守护工程,为其安装红外感应、门磁、一键呼叫等智能设施设备,老年人在家一旦出现与平时不一致的行为轨迹或是其他险情,后台就会实时报警,24小时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电话联系,若是联系不上则会安排附近站点人员及时上门查看或是报警。

  在滨湖,“智能家居”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智慧老年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方式充分感受到了“互联网+养老”的便利性。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互联网+养老服务网络。

  创新研发区级智慧养老综合数据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养老机构日常管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日常监管、养老服务大数据分析、老龄人动态数据管理、老年助餐管理、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老龄人自理能力评估、为老服务志愿者管理等特色功能为一体,实现智慧老年服务网络覆盖全区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涉及各养老机构(点)的现场视频、业务动态、监测管理等数据可以高速实时回传到民政局大数据云平台。

  滨湖积极鼓励各居家养老第三方运营企业(组织)通过购置、开发多样化的物联网、互联网智能设备,探索可持续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如爱宁养老在产山、协民、稻香等社区免费向老龄人提供智能一键呼佩戴设备,为用户提供心率监测、电子围栏、一键报警等基础服务,也可以每月支付一定费用享受家政保洁、助医助行等增值服务。

  适老化改造工程是滨湖今年的惠民实事项目之一。全区为此类对象陆续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主要对卫生间、厨房、门厅等关键区域进行改造,包括加装扶手、助浴器、智能烟感气感、安装坐式淋浴器、地面防滑处理等,并将安康通智能守护设备安装作为必选项纳入改造计划,营造更安全和谐的居家养老氛围。

  此外,滨湖还积极推进适老小区功能化建设,在隐秀苑小区、水秀新村等老龄化率较高的居住区开展各类适老化改造项目,建设小游园,增设休闲长椅、健身步道,加装楼道扶手、转角休息椅等,鼓励美湖、稻香等有条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装电梯,政府对电梯采购费用给予80%的补贴。

  守望相助,形成社会合力关注高品质晚年

  20年前,家住河埒街道的琴阿姨曾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可天有不测风云,老伴因病去世,没几年独子也因一场意外离世。琴阿姨始终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这一哭就是十多年,几乎没再出过门,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引入的第三方社会组织立即展开心理疏导计划,安排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开展个案工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如今琴阿姨精神状态有了很大改观,开始愿意尝试走出门,试着和人交流,并偶尔能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类似这样由专业社会组织开展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在各街道进行着,如扎根河埒街道的“心灵桃花源——关爱失独家庭老年人计划”、蠡湖街道夏家边社区的“情暖夕阳,耆乐融融”空巢独居老年人关爱计划、马山街道峰影社区的“惠风聚影爱满空巢”独居老年人关爱项目等,给空巢独居老年人们带去了满满的善意。

  在这些助老公益项目的主导下,越来越多的空巢老年人主动走出家门,贡献出自己的精力和技能,在各个社区形成了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家住中南社区的空巢老年人王老伯是社区的名人,年轻时当过水电工,做过泥瓦匠,哪家哪户需要修修补补都愿意找他。前几年,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他就第一时间报了名,“这不还没到70岁嘛,身体好得很呢,穿着红背心走村串户,也给大家做做榜样!”

  正是这般乐观的态度和热心肠,王老伯被大家推选为居民代表,小区哪里需要增加些停车位,哪里需要添置一些休闲椅,哪里发生了矛盾,社区和居民都要找来他,听听他的建议。在他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空巢独居老年人走出了家门,一同参与社区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人间重晚晴,夕阳别样红。滨湖区民政局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和关注,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老龄人生活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