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机构改造升级,建设服务设施,吉安市多举措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1-18


  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中农村特困失能人员护理能力不足、空巢留守老龄人养老服务设施落后……成为我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多举措聚焦整治,力争到今年11月底,每个县(市、区)都实施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25%;2020年底,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2021年底,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5%。

  开展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改造升级。按照《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意见》精神,今年起,针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的设施条件、设施配备和安全管理,实施为期三年的改造提升工程。

  推进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各县(市、区)出台农村特困失能老龄人县级集中照护政策,大力推进县级福利院(集中照护机构)护理能力改造提升,到今年11月底,每个县(市、区)建成特困失能集中照护床位50张以上,对农村特困失能人员实施集中照料护理;到2020年底,每个县(市、区)建成特困失能集中照护床位100张以上。

  落实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基本生活和护理经费。对城乡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按城市集中供养标准执行。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20%标准,落实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护理经费。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建设运营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全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养老服务”模式,并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内容。整合现有资源,在建制村、较大自然村配建具备助餐等功能的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到今年11月底,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25%;2020年底,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2021年底,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5%。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定期调度情况。各县(市、区)建立由党委、政府领导挂点督办,民政部门牵头履职,党委组织部、发改、财政、卫健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动机制,将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融入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定期汇总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市民政局定期调度通报,并作为2019年度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考评重要参考依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