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扮靓庐阳百姓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 2022-11-18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无数华发老年人见证了国家的长足进步,步入颐养天年的阶段。养老事业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发展,“首善之区”的“老”百姓在养老方式、观念以及服务需求等方面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多年来,庐阳区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辖区老龄人享受到了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老年生活。目前,该区已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专业化服务、适度普惠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嵌入式”模式提升社区养老体验

  秋日清晨,逍遥津街道县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乐年知韵院)的“绿植长廊”空气清新,85岁的迟云老年人在护理员的搀扶下散着步。“子女们工作忙没时间总陪着我,我住到这有半年多了,吃得好、睡得香,还经常去二楼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转转,跟‘老姐妹’一起聊天、听戏,开心得很。”迟云表示,院里跟她家就隔条马路,平日里家人过来探视方便,自己想回趟家也不难,很喜欢这样的状态。

  县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是庐阳区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的一个典型,不仅能为入住老龄人提供“全天候”的照护服务,还依托院内的县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附近的老龄人提供就餐、文娱、健身、心理慰藉等服务。“这种把居家和社区养老结合起来的‘嵌入式’模式很好地弥补了老城区难以建设大型养老机构的先天不足,也成为创新养老服务方式的一种新趋势。”该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

  自2016年起,庐阳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四位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将康复护理、助餐助浴、生活照料等专业的社会养老服务延伸入户,使老龄人在不脱离已习惯了的居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前提下,自主选择长期入住或短期托养,实现了机构服务家庭化、家庭照护专业化,满足了老龄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

  目前,庐阳区已建成逍遥津街道老年人服务中心、大杨镇庐园长者服务中心、龚大塘社区长者照护之家等6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辐射周边老龄人达万余名,并力争于2020年实现辖区街镇全覆盖。

  机构养老带给老年人“胜似家”的温暖

  位于庐阳区的庐园长者照料中心的活动室内欢声笑语常在、氛围和谐温馨,入住老龄人会定期在这练习书法、看报、做手工……“这是我跟几个老年朋友一同完成的‘十二生肖’。”85岁的章裕英一边指着自己的手工串珠作品,一边娓娓道来,养儿防老的观念过时喽!过去父辈们觉得即便屋子再小也不能把老年人送到养老院,没想到自己会住进这里,现在每天跟一帮老年朋友在一起不会感到寂寞,让她有了种“不是家胜似家”的感觉。

  坐落在合淮路与北二环路交口附近的四季青老年公寓,外观古色古香、内部设施齐备,配备有书画室、阅览室、多功能厅、棋牌室等活动场所,为辖区有需要的老年人们提供了一个颐养天年的好去处。该公寓于2018年6月由安徽庐州医院兼并,开始依托专业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93岁的高龄老年人沈元清是一名退伍军人,入住四季青有一年多了。“这里能同时提供专业的养老和医疗服务,父亲对这里的设施、环境都很满意,说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身边很有安全感,我们一家人也放心多了”。老年人的儿子沈先生说道。

  为满足日渐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庐阳区注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的发展中。目前辖区有获得设立许可的养老机构15家,其中民办的就有9家;现有床位共计1594张,总入住率约50%,且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数均居全市之首,累计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

  居家养老品质更高保障更全

  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人口流动性加大,以及人均寿命的增加,空巢老年人家庭数量持续、快速增多,居家养老模式从应运而生到逐渐走向成熟。庐阳区自2013年10月起为辖区三类(70周岁以上低保、空巢无子女,90周岁以上高龄)户籍老年人购买每月价值6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卡”,服务项目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6大类;保洁、理发、助餐凳等29小项。目前累计提供服务达236.56万人次,总结算资金7557.66万元。

  九久夕阳红家政公司服务员张玉琴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为三孝口街道迴龙桥社区的陈实夫妇提供上门服务,帮两位空巢老年人按摩、理发、做做室内保洁……时间长了,老两口把小张当成了自家人,甚至把自己的部分日常开销费用交由她代为保管。

  为满足更多老龄人的实际需求,今年10月,庐阳区还在全市率先出台《庐阳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结算实施细则》,明确了凡是入住主城区养老机构的保障对象,均可使用“居家养老服务卡”全额冲抵机构养老服务费用。目前,辖区老龄人享受该项保障达2153人次,冲抵费用累计129.18万元。

  截至今年9月底,庐阳老城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有近7.4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5%,“老”百姓对更高质量、更加便捷养老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该区目前正积极探索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体系,已建成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站点54个,可为社区老龄人就近提供日托、全托以及上门服务,服务覆盖率约达90%且位居全市第一。

  智慧化养老“护航”幸福晚年

  家住亳州路街道滨南社区的梁本华近几年出现了视力和听力退化的情况,且行走不便。今年夏季,庐阳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工作人员上门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室内环境等进行评估后,为其配备了辅助助行器具和助听器,并在他家中安装了安全扶手及防滑设施。如今,老梁在家行走时感到更安心、舒适,还能使用助行器具自行上下楼。

  而这,正是庐阳区今年5月起实施的特殊困难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智慧化服务试点工作的成果。8月底前,该区完成了对200户老龄人家庭的“两项改造”,为相关老龄人家庭配置智能腕表、智能床垫、远程呼叫等智能设备,对老龄人缺失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补偿或代偿,并为他们提供健康监测、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等服务,进一步改善部分困难老龄人的居家生活环境。

  为探索“互联网+”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的有效应用模式,庐阳区于今年7月在全省率先打造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依托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三级应用平台网络,整合了全区8万余名老龄人基本信息、15家养老服务机构和54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信息以及1500名养老服务人才、30余个为老服务项目等信息,推进养老服务数据“一源多用”,助力实现政府、机构、社区、社会公众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信息化养老提供了新载体。如今,在庐阳区政务服务大厅和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民办养老机构里,居民都能通过“庐阳区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便捷查阅辖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涉老资金、服务项目以及人才培训等信息。

  莫道桑榆晚夕阳正当红。近年来,庐阳区荣获了“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全国老年工作先进区”、“全省老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未来,该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让多层级、多样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更加“触手可及”,不断提升辖区老龄人幸福感、获得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