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养老服务“遍地开花”
发布时间: 2022-11-18


  对每个家庭来说,养老都是个很现实且逃避不了的话题。大家心中理想的养老机构是怎样的,选择养老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未来的养老模式会有哪些变化?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养老服务给老年人以“家”的归属感

  88岁的方桂香腿脚不便,在家无人照料。刚住进椒江区章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她上下楼梯都需要护理员背,在护理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现在依靠助行器,她能自行上下楼了。对方桂香的家人而言,理想的养老机构就应该像这样,能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状况。

  78岁的杨成快也住在章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重了10多斤。他的女儿对此很是感激,“原先父亲瘦得前胸贴后背,现在胖了这么多,饮食上、心情上肯定是愉悦的,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选择养老院,首先要看自己的经济基础,有能力的肯定会选择好一点的养老院。”在朋友的介绍下,王菊芬将年迈的母亲送到了洪家安泰养老院。在她看来,好的养老机构能够让老龄人感到真正的舒心。

  除了整洁的环境和齐全的硬件设施外,市民陈征觉得养老机构应该像个“家”,给老年人以归属感和幸福感,有自己独特的人文氛围,及时地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并给予适当的照护和疏导。“照护一天两天很简单,要每天用心用情去照顾其实很难,这需要护理员将老年人当成亲人。”

  社区嵌入式小型托老机构是未来发展方向

  有些老年人不想离开居住的地方,但子女出差时却面临夜间无人照料的状况,以日间照料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然满足不了这些需求。谈起未来的养老模式,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处处长李小兵认为,社区嵌入式小型托老机构将是发展方向,不管早送晚接还是短期托管都能够实现,初步满足家庭养老需求。

  “小规模、多功能,是社区嵌入式小型托老机构的特色。”椒江区洪家安泰养老院院长谢丽亚说,这集合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优势之处,满足了社会老龄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需求,还有辐射周边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

  “未来养老机构应该像幼儿园一样成为标配。”台州市金色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彦觉得,每个社区都建个小型托老机构不太现实,这需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老龄人口数量为依据,分轻重缓急地在一个区域内配备一个小型托老机构,再辅以每个社区原有的日间照料中心,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

  谢丽亚认为,如何长效坚持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形成一定的循环机制。“以洪家为例,比如相邻几个村设一个养老服务点,这些点位在助餐助浴等服务功能上有所侧重,通过护理员流动服务的形式,既解决了护理员紧缺难题,又能让每个老年人享受到专业的照护。”

  “智慧养老”助力老所有依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都表示,随着互联网等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养老服务将更加“智慧”,为传统养老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比如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以订单形式精准提供线上和线下服务,并通过服务满意度的好差来调整服务内容和质量。”谢丽亚说。

  据报道,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28条具体举措,指出要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包括要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龄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等。

  记者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处了解到,在“智慧养老”方面,我市下阶段将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服务网络,加快推广应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实际应用。

  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通过拨打养老服务专线或手机APP定制养老服务菜单,对接养老服务供应商和为老服务组织,为居家老年人及时、精准提供线上和线下服务,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在推进“互联网+机构养老”方面,到2020年,我市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通过远程看护、健康管理、安全防护等物联网技术初步实现智慧养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