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帮老龄人”还需多方跟进
发布时间: 2022-11-18


  有市民爆料称,北京市朝阳区吉祥里东区小区门口道路坑洼不平,多年得不到解决,上周却被几位邻居义务修好,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出行解决了大问题。参与路面修缮的夏洪江介绍,几个月前他在社区组建了一个义务修理队,已经帮助邻居们修邮箱,换马桶,换灯泡多次。而维修队成员的年龄全部都在65岁以上,按照他们的说法,“低龄老年人关爱高龄老年人,互相帮扶一起养老”。记者从吉祥里社区了解到,这样的模式逐渐建立后,还会探索老龄人互助买菜,就医,解决居家养老的一些实际困难。

  早在2016年初,朝阳区南平里社区就通过入户摸底调查与居民议事厅讨论,结合朝阳区创享计划,成立了幸福邻里互助队,吸纳退休人员与需要重点关注的老年人们“结对子”。发动相对年轻的“小老年人”发挥余热,主动帮扶年纪较大的“老老年人”,不仅可以起到精准帮扶效果,还能让“老老年人”乃至“小老年人”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2.5亿人;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人,由于大部分子女选择外出谋生工作,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空巢老年人。加之我国正全面迎来“421”或“422”家庭时代,“养儿防老”越来越少,而仅仅靠政府和其他养老机构服务老龄人显然不够。“老龄人帮老龄人”,无疑有利于弥补改善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现实。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但也应当看到,改革需要过程,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全覆盖。近年来,各地探索的“抱团养老”“老龄人帮老龄人”等民间养老创新模式,显然可以稍解燃眉之急。

  以“老龄人帮老龄人”为例,低龄老年人关爱高龄老年人,更易于让高龄老年人接受。毕竟年龄接近,有共同语言和生活阅历,能揣摩对方心理,对于服务高龄老年人,“小老年人”往往会比年轻人做得更好,帮扶也更有针对性。不过,这些民间养老模式还需政府、社会等及时跟进,让老年人们不要“孤军奋战”。

  更重要的是,应当在政策层面公开认可并鼓励“老龄人帮老龄人”,让服务这种养老的老龄人更有信心,也激励更多的老龄人参与到这种养老模式中来,同时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以这些老龄人为榜样,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风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