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机构加速跑,我国将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入局
发布时间: 2022-11-18


  11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就《规划》回答记者提问时,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业内认为,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储备,同时,也能够更充分地鼓励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让各种新入局者在规范的轨道上参与市场竞争。

  具体来说,《规划》分阶段确定了额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到2022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老年宜居的社会环境初步建立;到2035年,构建起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龄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老年友好城市、友好乡村、友好社区遍布全国。

  就此,《规划》为养老市场供给端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其中,《规划》还重点提到了,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我国将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分布式、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推动养老机构将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扶持引导养老机构聚焦失能失智老龄人长期照护。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近年来,地方养老机构规模逐渐壮大,尤其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大多已超50%,其中民营养老机构数量增速较为明显,但至少40%都处于亏损状态,“民营养老机构运营成本较大,且由于收费较高导致入住率偏低,回本至少需要十年。”在业内看来,此次《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引导规范金融,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民营养老机构的经济压力,同时让长期野蛮生长的业外资本跨界投资养老行为得以更规范地发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