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元养老康养助力
发布时间: 2022-11-18


  【案例】

  近日,为推动山西康养产业快速发展,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文旅厅和国开行山西分行联合制定了《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到2021年,撬动社会投资超过300亿元,全省初步形成以大同、忻州、晋中、长治、晋城等5市为重点的康养产业分布(示范)区,初步建成15个康养小镇、15个康养社区。

  【剖析】拓宽投资主体

  武小惠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截至去年末,全省有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的家庭户占家庭户总数的21.58%,老年抚养比为14.1%,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负担14.1名老龄人,从经济角度反映出山西人口老龄化的态势。满足老龄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是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山西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业的财政资金投入。

  伴随着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有限,必须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龄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应创新养老服务业领域投融资模式,厘清政府责任、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与产业发展。

  鼓励在养老服务产业领域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发挥政府兜底保障作用。加快老年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争取省、市资金扶持,加大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继续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重点扶持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支持其取得合理回报和持续发展。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引导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要,兴办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安排与老龄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的项目,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龄人的服务需求。

  推进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延伸,实现医养融合发展。支持医疗机构进驻养老机构,充分依托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康养产业必须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市场在康养产业发展中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则是用政策引导重点产业的发展、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失灵、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剖析】创新运营模式

  付朝霞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教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强度的提升,年轻人用于照顾老年人的时间和精力愈来愈少,同时也缺乏一定程度的医疗护理技能和知识,实在难以及时应对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突发状况,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正经受着时代的考验。一些公益性福利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如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在实现社会化养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展还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解决好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一起努力,不断创新养老的运营模式,携手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社区服务养老。社区服务养老让老年人留在其所熟悉的环境里,得到家人照顾,同时由社区来提供家庭力所不能及的帮助以及各种服务,解决了家庭养老助老的职能问题,是一种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补充。

  康养结合养老。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进行签约合作,为有医疗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龄人提供了更专业化、全方位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

  产业化养老。产业化的引入,给养老模式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比如,养老服务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老龄人选择到环境更舒适的地方休闲度假、康疗养生,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近日,山西为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战略,制定了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山西省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智慧养老”。通过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对接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既可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也帮助了养老机构、社区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使养老服务更快捷、高效且智能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