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龄化引关注,看看市民出了哪些金点子——
发布时间: 2022-11-18


  社区里的为老服务需要哪些改变、楼宇间需要加装哪些设施、老年人们期待哪些内容的志愿服务……没有人比身处其中的居民更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不同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近年都会发动社区居民、专业人才来提供创意,主办方来提供资金和帮助,让市民的“金点子”最后落地成为真正服务于老龄化社会的好项目。

  老年人歇脚:楼道加装折叠座椅

  北营房西里小区是老年社区,空巢、独居老年人居多。小区内楼房都是三四十年前的老建筑,85%以上属于6层以下居民楼,均没有安装电梯。

  “我们社区里空巢老年人有201人,1035位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上下楼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危险。”北营房西里社区服务站站长王雪娟介绍,出于安全、资金、空间等条件限制,如今这二十多栋楼都没法儿加装电梯或者其他爬楼辅助工具。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居民楼之间的楼间距都不大,没有加装电梯的空间。楼梯间比较狭窄,上下楼如果走了个对脸,必须侧身才能通过,“要是安装方便老年人的那种‘爬楼神器’,安上后几乎就没有错身的空间了。”

  虽然两年前社区刚刚给楼道里加装了扶手,但对老龄人来说,上下楼梯依然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与社区居民沟通时了解到,多数老年人在爬楼时,都会在三四楼之间到达体力极限,所以住在高层的老年人,几乎都会把爬楼分成两段。“上楼的时候,每回都得在三楼那儿喘几分钟,下楼的时候,也差不多走到三楼,腿就抖了,膝盖有点儿不会打弯了。”

  基于这些情况,北营房西里居委会和社区的老年人们一起提出了一个社区建设的“点子”:在三层半或者四层半的楼道上安装可折叠的固定式座椅,给老年人们歇歇脚,方便老龄人出行。“我们统计了一下,按照每个楼门安装一把椅子的设计,一共需要250把椅子,希望选择那种有支脚的,每把椅子购买价预计200元左右,安装费用估算为40元,项目总计6万元。”

  这个“点子”最终获评为2019年展览路街道第二届社区“金点子”项目大赛的一等奖。从2018年开始,展览路街道在辖区范围内向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征集公益项目,内容涵盖了为老服务、社区环境治理、社区邻里帮扶、社区安全自治等主题类型。去年征集到的很多“点子”都已经落地实施,今年一共征集到22个公益项目,“请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强调民意先行、民意决策,这也是今后我们社区工作的方向。”展览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办的负责人介绍。

  法援热线:退休法官开班防诈

  不仅仅是展览路街道一家想到了在日常工作中向居民借力,海淀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已经举办了多年的创意大赛,请专业人员、社区居民甚至大学生来提供志愿服务的“金点子”,然后再从中选择优质的服务项目帮助落地,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在今年的60个项目中,有很多助老项目,其中“揭秘坑老套路,助老防忽悠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普法项目是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张久琳和同事一起申报的。因为在检察院工作,张久琳手边就有许多“坑老套路”的一手案例:以“免费体检”为名,实则销售假冒保健品;谎称拥有“神奇医术”,骗取患病老年人的钱财;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电信诈骗……案例有了,张久琳对课堂的形式也有一番构想。“我们准备自编自演一些面向老龄人的小剧目、小歌舞。给孩子上课时我们就这么做过,效果很好。”

  张久琳着眼的是老年防诈骗领域,而王振更加关注“情感类法律纠纷”。作为公益组织“红爹之家”的负责人,王振多年来除了开展各种志愿服务,也热衷于为单身志愿者牵线搭桥。牵的线多了,有时也牵出了一些法律问题。谈朋友时送了礼物,甚至还送了礼金,分手了能不能要回来?有小两口为了买房加名字的问题闹了矛盾,到底该怎么办?“这类问题挺多,而且有时候年轻人想不到,好多都是老龄人帮着孩子来咨询的。”

  此次创意大赛,王振申报的是“法律援助热线”创意,他准备在自己团队的微信公众号中开通一个法律咨询的板块。王振的咨询团队中很多人都是律师和退休法官。“退休的法官都是提供志愿服务,他们不仅通晓世情,也特别专业,而且现在很多人想咨询法律问题但找不到人,就可以找我们的热线。”除了线上咨询,王振和团队还准备走进社区,用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

  园艺疗法:亲近植物放松身心

  “筛选出60个创意只是比赛的一个阶段,之后会有专业人士为志愿者做进一步培训,使创意变得更加可行。”今年的志愿服务大赛征集了更多尚未实施的创意。按照规程,组委会将在明年协调相关部门及资源渠道,帮助各优秀创意孵化实施。在组委会的帮助下,往年的“好创意”已经逐渐做出了影响力。海淀区绿化三队的园艺师赵静最近几年就做过多次园艺疗法的志愿活动。

  工作日的上午9点,海淀区玲珑公园中心广场上,六名身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正紧锣密鼓地摆放桌椅、布置场地,一旁刚刚挂起的红色条幅上,写着“园艺疗法志愿服务”几个大字。

  “咱们今天的活动准备开始啦!待会有专业老师教插花,请大家找位置坐好……”听到主持人的吆喝,早就等候在一旁的三四十位大爷大妈悉数落座,六张桌子很快被围满。有些从旁经过的路人也想加入,只能勉强搬个凳子挤一挤。

  “园艺疗法,简单来说是通过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使参与者放松身心,感受快乐。”担任这次活动教学的就是赵静,她是海淀区绿化三队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赵静娴熟地把各种花材插在花泥上,一件色彩鲜明、错落有致的插花作品很快呈现在了眼前。

  到了体验环节,赵静穿梭于各桌之间,手把手对大爷大妈们进行着指导。“您这个底部的叶材要去掉,要不显得太乱”、“您这个只有花,没放叶子,显得太单调啦”……有些领悟力强的学生,受到指点之后改得还挺像模像样。也有固执点的,则继续“放飞”着自己的创意。半个小时之后,每个老年人手上都多出了一件自己完成的作品,大家的脸上洋溢着轻松和喜悦。

  像这样的活动,赵静和她的团队举办起来已经驾轻就熟,而这也得益于她去年参加的第四届海淀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专业人士和单位党支部的帮助下,“园艺疗法”项目由原先零散的几种活动逐步扩展,到今天已经有了42项活动内容。“形式上也有变化,以前只是讲解和参观为主,现在更注重动手参与,比如插花、一米菜园种植、五谷粘贴画等等。”

  “以前没参赛时,我们活动也有,但受众人群比较有限,一年也就办个十场。”项目在比赛中审核通过后,主办方帮助团队加强了宣传,举办活动的场地也由大本营玲珑公园逐步推广到了各个周边社区。现在一年下来,活动能举办近百场。“园艺疗法,简单来说是通过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使参与者放松身心,感受快乐。”赵静所主导的“园艺疗法”项目由原先零散的几种活动逐步扩展到今天已经有了42项活动内容,更多地贴合老龄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形式上也有变化,以前只是讲解和参观为主,现在更注重动手参与,比如插花、一米菜园种植、五谷粘贴画等等。”每年要举办近百场活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世强认为,一个好的社会服务项目,重点要把“社会服务需求”和“自身专业能力”结合起来。“社会服务需求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比如空巢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服务、助残服务、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等,要密切关注这些服务对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志愿者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在自己最熟悉和最擅长的领域申请项目。”

  调查反馈:智能斑马线感应更灵敏了

  本报11月14日14版刊发《变位置调方向斑马线改造哪家强》,报道了位于通州区乔庄北街的一套智能斑马线系统。该系统能感应行人即将过马路的行为,并触发人行横道警示灯及闪光警示道钉。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系统的感应功能存在问题,经常出现行人已经迈步过马路但系统毫无反应的情况。

  报道刊发后,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了测试与调试,并将问题修复。近日,记者再次回访时发现,该系统的感应已经变得灵敏许多。现在,行人只要一站在便道边,系统就会亮起警示灯并打出“注意安全”投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