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十位专家为养老支招,这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 2022-11-18


  12月23日,由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广东省养老服务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养老产业实战论坛在广州举行。

  论坛期间,近30位来自广东、湖南、北京、重庆等内地省市,澳港台地区以及日本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产业精英,将分别围绕特色优质社区居家运营、养老服务政策与人才培养实践、养老金融与投资、医养结合等四大专题展开学术探讨和案例分享,研究、总结养老服务业领域发展成果和存在问题,探讨和交流行业创新发展思路,为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提供智力支持。论坛上还举行了全省养老服务业协会与中国银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养老大健康产业联盟启动仪式,广东省为老服务志愿者总队成立仪式。

  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聂元松在活动中指出,广东是人口大省,虽然老龄化的程度在全国不算高,但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非常大。截止到2018年底,全省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440万人。但养老服务业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发展极不平衡,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亟待深化,许多地方的智慧养老仍然停留在概念上,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也存在严重不足等现象。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养老合作仍然停留在培训交流上,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障碍。

  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杨波也表示,从目前广东养老服务行业的现状来分析,港澳老年人未来青睐到广东来养老。“广东资源丰富,养老机构选择多,三地临近。”一方面,作为广东养老服务业要引进港澳的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方面,希望能有适合操作衔接的政策落地。杨波表示,作为行业协会将促进养老产业链的优势资源整合、交流合作,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论坛中了解到,截止2018年,广州市60周岁以上的长者169.3万,占户籍人口的18.25%,其中越秀、海珠、荔湾等老城区老年化率超过了25%。到2020年全市老龄人口将超过180万,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广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调研员陆建州在论坛上介绍了广州"大城养老"的模式,以及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机遇和前景。

  据了解,广州老龄人口总量增长快,老龄化与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等叠加,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澳门社会保险、香港长者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对接落地,将促进港澳长者来穗养老,激活大湾区养老产业市场,为养老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金花养老模式

  多年来,金花街以服务需求为落脚点,打造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建设“一站式”街道长者服务平台。

  党建引领整合资源

  近年来,金花街以党建为引领,整合星光老年人之家、敬老楼、社区中心、文化站等场地,升级改造,建成两千多平方米的综合养老服务平台,集日间照料、全托临托、配餐送餐、老年人学校、上门服务、康复理疗六大功能于一体。成功打造了“蟠虬老年人生活圈”,老年人家可以根据需要,在蟠虬苑内任意切换场景、选择服务。同时,优化人员配置,组成集社工、义工、护工、康复理疗师于一体的综合团队,由有经验的督导人员带领,为长者提供专业而周到的养老服务。

  心理健康引导

  除了做好“刚需”服务,金花街也注重为长者提供心理层面的关怀与健康指引。金花街与市、区关工委合作,打造“老年大学”分校,还开设“金花学堂”,挖掘有特长的长者,培养他们成为义工导师,定期开展舞蹈、太极拳、手工等小组活动,丰富老年人家的文娱生活。

  社区长者义工

  同时,街道依托社工服务站的专业培训,组织起一支社区长者义工队,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锻炼,现在他们已经成为探访慰问、社区活动的主力,在为邻里做服务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