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甘泉路老龄化程度46.61%,社区如何贴心服务
发布时间: 2022-11-18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副主任黄敏娣最近收到一组人口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甘泉路街道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龄人口总数约4万,占总人口的46.61%。这意味着,走在方圆2.34平方公里的甘泉路街道辖区内,按大概率而言,每遇到两个人,其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老年人。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据测算,甘泉路街道老龄化比例正以每年近2%的速度递增。按照这一速度继续发展下去,未来两年内,该街道老龄化比例就会突破50%大关。

  “养老房首选地”名声让老年人扎堆甘泉路街道

  甘泉路街道快速老龄化并非个案,同样情景也发生在嘉定区真新街道。来自民政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真新街道老龄化程度已达44.75%,远超申城34.4%的平均水平。

  为何这些街道的老龄化指标会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这还要从这些街道的共性——“养老性价比”说起。以甘泉路街道为例,不少年轻人把这里作为为父母买“养老房”的首选:以小户型为主的老公房,均价适中,因此房屋总价不高,尚在大多数市民的可承受范围内;而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超市、菜场等便民设施也是重要“加分项”。就这样,“养老房”的名声口口相传,为甘泉路街道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老年住户。

  前所未有的老龄化给政府和市场带来一场预演

  远超平均水平的老龄化速度,把甘泉路街道推上了全面应对老龄化的风口。毫无疑问,这样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给社区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养老服务市场机遇——正是在这里,老年人们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化要求提前爆发,这未尝不是给了养老服务市场一次预演的机会。

  比如,呼应老年人安全需求的适老化设备。在甘泉路街道,独居老年人有2408位,其中90岁以上的多达219人。对这些独自在家的高龄老年人而言,不慎摔上一跤,就有可能引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为此,甘泉路街道在独居老年人家里装上了门磁感应器、烟杆报警器等安全四件套。

  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安装200余套安全四件套,还计划安装近千套,覆盖辖区内的独居和特殊困难老年人。针对部分失能困难独居老年人,甘泉路街道还为他们安装了睡眠监测仪,全方位监测老年人的呼吸、心跳、血压,并将这些数据与街道大数据平台对接。这些居家安防智慧元件一旦监测到老年人出现意外情况,应急机制就会迅速响应,确保独居老年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助。

  老龄化程度46.61%社区如何贴心服务

  超级老龄化社会需要细分不同群体需求

  接近5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还意味着老龄人群的再次细分——从60岁到100岁,老年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和需求差异非常明显。甘泉路街道对于高龄老年人的服务格外关注“安全”,而对于六七十岁老年人的服务则强调“活力”。

  满足“活力老年人”的需求,最大瓶颈在于社区内有限的公共活动空间。眼下,甘泉路街道所在的普陀区正在力推“同心家园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以片区为中心打造出一个综合性社区服务点,辐射周边四五个居民区。此举可弥补居委会活动室面积小、功能单一等现实困难。

  去年7月,甘泉路街道“邻聚里百姓公共会客厅”正式启用,集纳了社区食堂、托幼区、舞蹈昆曲训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最大化利用空间资源,该街道还在两个活动室中间做了一道移门,按照活动人数需要,既能合并为一个大空间,也可分隔成两个独立区域。

  距离老龄化程度50%一步之遥的甘泉路街道,集中呈现着上海大城养老的酸甜苦辣。如何在资源紧张的格局下,为不同老年人提供更多样的养老方案、更舒适的养老空间,既需要基层的“实践智慧”,也需要政府部门精心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活力迸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