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不赡养父母?试谈潮州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 2022-11-1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停提高,人类的寿命随之延长,老龄化是当前潮州社会面临的总体趋势。农村老龄人生活是否能得到有效保证,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养儿防老”、“百行孝为先”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养老作为我市最传统的赡养老年人模式,根深蒂固在广大潮州人民群众内心深处。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这是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写照。与国外老年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储蓄和社会保险不同,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退休金和儿女抚恤,有的子女缺乏责任感,存在严重的“啃老”现象,实际赡养能力弱。

  老年人们的经济收入微薄,经济来源单一,有的来源于种地,甚至有的主要依靠政府公共养老金补贴。有些老年人伙食很差,每天只煮一顿分三餐吃,有的怕浪费,前天煮的还继续留着吃。“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在农村老年人中到处可见。大部分老年人因和子女生活习惯、性格差异等原因,不喜欢和子女住在一起,“空巢老年人”比比皆是。农村老年人由于年轻时劳动强度大,都患有各种老年性疾病,有的每天都要打针吃药,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和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老龄人的老年生活凄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缺乏经济保障,食不果腹而又无力获得收入,老年生活怎能得到保障呢?大量农村留守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缺乏照顾,特别是一些高龄老年人期盼就近吃上饭菜,或搬进照料周全的养老院去住,但不论是社区老年饭堂还是专业养老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出趟门也不容易。对于“50后”的老年人来说,“未富先老”,特征突出。但对于“60后”“70后”而言,“边富边老”、慢病比例高、养老需求更强烈是其独特性。

  生活环境缺乏活力,老龄人精神上异常孤独。老年人与社会隔绝,与后代疏离。青年人孝敬老年人的观念不断淡化,甚至有虐待老年人的现象发生。有老年人在家中悄然死去,经过好长时间才被发现;有老年人为了让子女回家谎报身体不适。大多数老年人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精神急须赡养。对于一个农村的老年人来说,浑身疾病,没有价值,一无是处,有些老年人提前好几年就在筹划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精神赡养是家庭和子女的义务,老龄人在社会层面的精神赡养质量能够从中映射社会代际关系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社会的繁荣程度。子女须常回家看看,关爱老年人,人人有责!

  老年人看护照顾的责任很大程度落在了子女身上,“上有多老下有多小”成了许多中年人的真实情况。老龄化加速发展,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越发明显,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让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比例呈高发态势。如果老年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尽赡养责任,国家给的养老保障金不够生活;如果没有更有力的社会养老政策,很难避免类似日本的入狱养老这样的现象发生。10年前有位叫付达信的湖南五保老年人就开创了中国人入狱养老的先例。

  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不充分,基层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都在严重影响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养老保障不足,包括社会保障、养老机构、医疗设施、医疗保障等方面出现欠缺。随着失去劳动能力,老年人也失去了经济来源,有些子女不愿担负起养老责任,而现有社会保障金标准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同时,医疗机构不足,医疗技术欠缺等现状更增加了农村老年人老年生活的风险。

  当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年人的增加趋势,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的特点,使家庭养老走进死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支持,养老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一环。

  时间不等人,老龄化也不等人,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论证和犹豫老年人“何处去”?养老服务从广义上来讲,指整个社会和国家为老龄人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的综合,包括制度和非制度安排;狭义上来看,养老服务则可细化到为老龄人提供的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包括老龄人的衣食住行,大到看病、出口旅游、领取养老金,小到日常饮食起居、上下楼梯等。独生子女能够提供的对老龄人的照护相对是缺乏的,所以就需要社会的照护,政府、机构以及金融力量的支持,养老应成为复合型的养老。

  但目前,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较低。老龄人的老年生活凄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社会养老长期滞后,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之外,他们的养老问题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一方面,软硬件不够:政策支持、设施设备、社会关注不够。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化,家庭功能弱化,市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欠缺。这种状况不利于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农村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讨论如何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显得十分急迫,这对维持农村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化解我市农村养老问题,不能仅靠子女,也不能仅靠政府,而是应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管齐下,共同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老年生活。

  当务之急是开展多种养老模式,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继续加大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医保和经费保障政策;将医养融合纳入老年健康产业,构建“9073”养老格局(90%老龄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7%老龄人在老年化社区养老,3%老龄人实现机构养老),从而满足大多数农村老龄人的养老需求情况,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探索建立了家庭医生、社区和养老机构“三位一体”签约模式,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是重中之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