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补齐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养老服务短板
发布时间: 2022-11-18


  “这里生活好,我要在这里养老!”近日,在敬老院生活10几天后,丰城市淘沙镇77岁的老年人徐老女找到敬老院院长,说出自己的想法。

  徐老女是一名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今年5月,老年人患病卧床,淘沙镇敬老院将其接到院里,安排在康复房照料。老年人一天天好起来,逐渐改变了不愿在敬老院养老的想法。

  今年以来,丰城市以农村留守老龄人巡访探视为依托,以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为手段,以公办养老机构为阵地,着力补齐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养老服务短板。截至目前,全市3024名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部落实了照料服务人员,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巡访探视拉起安全防护网

  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很多无经济收入、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义务人,或法定赡养义务人无赡养能力。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是全面小康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吴家婶子,有什么事要帮忙么?”在尚庄街道洪塘村,保洁员吴兴秀每次经过80岁老年人吴香连家门口,都会热心地送上问候。

  吴香连是洪塘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今年,尚庄街道推行农村留守老龄人巡访探视制度,像吴香连这样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龄人、重度残疾人等,是重点巡访探视的对象。尚庄街道在村(社区)就近物色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卫生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对他们定期巡访探视,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家属、村干部或结对帮扶人反映。

  日常有人探视、问题有人发现、需求有人解决。丰城市在尚庄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行巡访探视制度,为他们的亲属和村干部装上了一双眼睛,为这些老龄人拉起了一道安全防护网。

  照料服务悦享暖心家政工

  保障城乡特困人员生活,是国家兜底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丰城市虽然逐年提高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水平,但一些特困人员由于家庭成员缺失、生活能力不足,仍然存在居住环境脏乱差、一日三餐伙食差、头痛脑热无人照料等问题。

  自今年5月起,一支打着敬老服务队旗帜的队伍开始穿行在梅林镇村头巷尾。这支敬老服务队是梅林镇敬老院招聘的护理员,每月一次上门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打扫卫生、提供代办服务,督促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人履行照料护理义务。

  为落实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丰城市以敬老院为主体,为全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逐一落实照料护理人,签订乡镇、村(社区)、照料人、监护人四方协议,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卫生清扫、年节走访、代办服务、康复照料等服务,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监督照料服务落到实处。

  照料服务的实施,好比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安排了一名家政工,既提升改善了特困人员生活状况,又拉近了特困人员与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感情距离。拖船镇城头村91岁的特困人员杨栋保,眼睛不好、腿脚又不方便,因故土难离,一直独居在村里。通过上门照料,护理员取得了老年人的信任,入敬老院生活的建议得到老年人采纳。据悉,今年以来,通过照料服务,丰城市有50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转为集中供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集中供养打造幸福安乐窝

  六月时节,走进淘沙镇敬老院,菜园里蔬菜青翠欲滴,栏舍里鸡鸭成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淘沙镇敬老院根据院内老年人身体状况,适当地为他们安排农活,既有生产成果又锻炼了身体。

  2018年以来,丰城市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新建改建敬老院2所、提升改造失能护理站15所,新建特护型床位125张。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该市不断改善护理服务。去年,全市公办养老机构新增护理人员40名,其中有32名参加了专业护理培训,可为老年人们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为丰富老年人们的生活,丰城市每年还开展两次户外活动,组织身体条件好的老年人参观秀美乡村示范点、城区公园、城乡旅游景点等。去年,该市上百名老年人第一次走进丰水湖公园、爱情花卉小镇、茜瑞乐园等景点,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年,丰城市又投入500余万元对市福利院进行改造,建设护理型床位,保障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失能人员在市福利院集中照护。

  在满足特困人员供养的同时,丰城市公办养老机构还推出低偿社会化养老服务,为3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4名生活困难的低保对象提供养老服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丰城正努力实现这一梦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