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助力老龄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22-11-18


  2020年4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邀请健康报、中国人口报、中国老年报、人口与健康杂志、健康中国观察杂志等14家报社、杂志社,召开了老龄宣传工作座谈会。笔者应邀参加了本次座谈会,认真聆听了该司领导关于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工作机构改革情况、老龄健康工作等情况介绍,感受颇深。作为委属新闻媒体机构,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聚焦老龄人群需求,不断加强老龄政策解读、老年健康知识普及、老龄理论研究、老龄工作进展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大力弘扬孝老敬老爱老社会风尚,努力营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全国老龄办的“一封信”说开去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1月28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给老年朋友的一封信》,倡导老龄人科学防控,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封信”发布后,众多媒体争相转发,及时把这封信转给了我们的长辈,及时把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老年朋友的关注、关心、关爱传递给社会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健康媒体宣传工作人员,我在读这封信的时候,感触比很深,并产生了一些延伸认识。

  一是老龄人是社会的重点人群,老龄事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老龄人的健康问题。在体质基础、免疫力等多个方面,老龄人大都处于偏弱的状态,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这次疫情,老龄人承受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老龄事业,高度重视老龄人的健康和幸福,需要全社会为老龄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保障。

  二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龄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别关爱。“一封信”虽仅有千余字,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龄人面对疫情如何去科学防控的问题,解决了老龄人如何认识、如何面对、如何去做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国党和政府针对老年群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所有关切,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老龄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三是宣传媒体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强大的功能优势,国家主流媒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一封信”发布后,通过新媒体传播,使“一封信”迅速在全国传播,作用明显,意义重大。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疫情期间各种不实信息、谣言也是铺天盖地,混淆是非。我们主流媒体必须要负起责任,发挥权威和主导作用,引领新媒体时代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积极把握我国老龄事业的形势和任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为2.49亿,占我国总人口比重达到17.9%。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为2.54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老龄人为1.76亿,占总人口的12.6%。从目前趋势看,未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会以较高斜率上升,“十四五”期间中国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超过20%,届时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和退休保障体系负担加重,财政补贴金额不断上升,养老金短缺将成为政府必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龄人,其中完全失能老龄人群体达到了1200万的规模,且有近1.8亿老龄人患有慢性病,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也将会逐步呈现愈加严重的局面。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王海东司长曾表示,我国目前老年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人员严重不足,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这和老龄人的迫切需求差距非常大,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体系、对失能老年人照护费用支付的稳定机制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面对这些形势与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行和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一是实施行政管理改革。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9月,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老龄健康司,职能包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机构改革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委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也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管。老龄健康司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组织拟订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等。

  二是拓宽政策保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新时代健康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针对老年群体确立了“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和方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各项工作的助推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以及相关工作任务。同时,国家还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指导性文件。我们相信,今后随着老龄健康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应政策保障文件会持续增多,政策体系会越来越完整。

  目前,国家针对老龄健康工作在行政职调整更为明确,相关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也日趋完善,但老龄事业的总体推动尚需要更多的力量。老年健康、老年养老、老年保障三大体系需要稳固健全,老年教育、老年社会参与、老年权益保障的各方需求需要逐步满足。实现这些工作目标的首要前提是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做好老龄人健康服务管理工作,这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和目标。

  坚持老龄事业与健康中国建设融合发展

  我们需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举措深度融合,与社会各界力量团结一致,实现在发展中积极应对。

  一是应树立“分阶段筹谋”的战略思维意识。按照《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相关工作要求,我们首先要掌握老龄事业的发展周期规律。2020—2035年,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积极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政策制度,在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奠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基础。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巩固完善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制度,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更加成熟。

  二是应积极挖掘老龄人口健康的综合红利。根据当下的发展形势来看,数量型人口红利在逐步消退的同时,以健康质量提升为突出表现的人口综合素质将大为改观,我们收获质量型、健康型的人口红利的基础正在强化。今后,国家应继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挖掘人口健康尤其是老龄人口健康提升带来的综合红利。

  三是致力于加强对老龄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继续不断延长。预计2045-205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2岁,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3.43岁)。未来老龄人口增多的同时,“活力老年人”数目也会增长。我们应充分重视对低龄老龄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倡导形成“寿命更长、工作更长”的积极就业观,完善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提供工作就业、教育培训等服务,鼓励老龄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发挥老龄人的潜力,形成个人发展与健康提升互动的良性状态。

  发挥媒体优势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老龄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健康中国观察》杂志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的重要宣传媒体,肩负着宣传老龄健康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老龄健康知识和政策,促进我国的老龄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立足实际,扎实做好老龄健康宣传工作。《健康中国观察》杂志是配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媒体。目前正在构建以杂志为基础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完成了官方网站的基本建设,完成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知乎号、百家号、企鹅号、微博、一点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入驻,完成了以年轻群体为主体用户的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专业号申请,并吸纳专业团队进行组织策划,使杂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另外一本《人口与健康》杂志,同样归属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管理,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在配合老龄健康宣传方面更具专业性。基于中心和杂志的“大国人口”、“人口健康”等微信公众号的基本运营也已经达到非常可观的影响覆盖面。今后,将充分发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及两本杂志的优势,发挥好融媒体矩阵作用,互相配合,做好老龄健康宣传工作。重点做好老龄健康领域相关政策的解读宣传,加大爱老敬老等优秀公益文化作品的展示力度,强化敬老宣传等活动的传播影响,深入挖掘面临“缺医少养”困境的医养结合的各项发展经验,全方位为老龄健康的各项工作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要与更多的媒体同道加强横向与纵深的合作关系,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国家卫生健康委、其他部委相关媒体,以及更多致力于老龄健康宣传工作相关媒体,同舟共济,形成老龄工作宣传的媒体联盟,共同打造老龄事业的“宣传航母”,以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媒体结构实现老龄健康工作宣传的硬核应用与实践。

  二是突出重点,增强老龄健康宣传工作实效。老龄健康工作有着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处于探索期,很多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当前工作的开展与布局应讲求一定的侧重性。

  首先,应该侧重激发全民参与的能动性。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种种挑战,从国家层面来看,虽然老龄健康服务、医养结合等诸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但是更多人看待这个问题的“关己”意识还不强,尚未形成“人人应为老龄健康事业做贡献”的社会共识。我们认为,在老龄健康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宣传工作中,应注重总结有关经验与技巧,实现对公众“观念渗透”的工作目标,要在系列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引起民众对于老龄健康工作的足够重视。此外,也应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尝试创新的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探索“时间银行”的服务管理模式,激发以健康服务人员为主的能动性,建设志愿队伍,发挥老龄健康工作中的志愿力量。

  其次,应该侧重激发全民创新思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化,老龄健康工作任务将会越来越多,需要诸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一定要充分挖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广泛征求各方建议,在有效、针对性的宣传工作的有序配合下,完成对解决养老问题的全民创新思维的激发。很多问题的处理,角度与站位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解决的成效也会不同。金融界专家可能从收益分配角度来推动医养结合的项目实施。信息技术专家可能从信息化、便捷化的角度来助力实现养老照护的需求。只有驱动创新、激发创新,才有助于成功把各行各业的智慧力量荟聚起来为老龄健康工作服务。

  三是主动作为,配合做好老龄健康司的有关工作。宣传媒体既是国家健康政策的传播者,更是健康政策的推行者。媒体机构也应发挥专长,及时协调有关资源给与相关工作配合。要围绕老龄健康服务、医养结合等工作涉及的有关活动、研究、经验推广等项目工作,做好相关项目的宣传和政策落地工作。要进一步发挥智库优势,侧重在老龄健康领域展现更多的研究成果。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如活动具体执行、专家邀请、经验评估等环节,相关研究的调研、信息汇总等环节,我们都可以实现基于信息传播、人力、场地等优势条件下的协助。要牢固树立“全国上下一盘棋”的理念,只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奉献一己之力,才能更好的实现老龄健康事业的持续进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