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老龄人幸福指数节节高
发布时间: 2022-11-18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试点工作到提质扩面,从城市社区发展到农村社区试点,从标准化服务到老龄人细微感受……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在提升老龄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持续发力,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老龄人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按下“快进键”

  92岁高龄的曾奶奶独自居住在象山区,洗澡是她生活中的难题,“要是滑倒了,那可不得了。”出于安全考虑,曾奶奶以往只有在子女探望时才能洗上一次澡。

  2018年,桂林市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等区8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健康管理、定期探访、紧急呼叫等居家养老服务,90周岁以上老龄人还可享受上门关爱、线下援助等服务。2019年,为切实加强对高龄、失能、困难老龄人的照顾和关爱,桂林市适度扩大服务范围,临桂区城市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也可享受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六个城区60岁以上的特殊困难老年人也纳入服务范围。

  曾奶奶这下子吃了颗“定心丸”。助老员每周按时上门,为老年人洗澡、按摩、打扫房间,陪她拉家常。曾奶奶说:“我的孩子们都做不到这么仔细,现在的生活太舒服了。”

  桂林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慈善社工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桂林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72家,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累计1573.6万元,为1.95万老龄人累计服务40万人次,服务时长共计32万小时。

  随着老龄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桂林市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如箭在弦上。今年2月,桂林市被评为国家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按下了“快进键”,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全面应用,特殊困难老龄人养老服务持续兜底,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探索,老龄人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桂林市乘着改革试点的“东风”,坚持以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服务为准绳,让老龄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便利的养老服务。

  多举措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

  桂林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9.5%,全市养老机构和设施共1249个,养老床位30251张。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要求相比,养老机构面临的挑战日趋严重,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机构较少,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为补短板、强弱项,桂林市民政局在《2020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持续落实全市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整治工作,开展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暨职业技能竞赛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调研评估、评先、评优三项专项活动,助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

  “我们通过以奖代补、设立项目资金、保障养老服务用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等方式,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力争打造一批专业一流的养老服务品牌。”该市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仙源夕阳红养老中心、魅力花园国际养老公寓、孝慈轩养老院、心之乐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稳步发展,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这些养老机构也逐步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形成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我们期待这些养老品牌能不断带动全市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桂林市持续推进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计划、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化服务建设等工作,以安全可靠和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为全市老龄人幸福晚年保驾护航。

  康养宜居成为山水之城崭新名片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优良的自然环境资源、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桂林成为老龄人旅居养老的“不二之选”,每年来桂的候鸟老年人超过3万人。

  作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桂林市,健康产业发展也走在了全自治区前列。近年来,桂林市以“医、康、养、健、智、学”为方向,大力发展大健康、大养老产业,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对桂林健康养生养老服务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全面提升,打响了“漓水青山·养生桂林”的城市品牌。

  “目前,桂林市以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生态疗养、中医保健、健康食品等为核心内容,共创建了鲁家村、龙脊镇等6家自治区养老小镇。”该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道,今年桂林市将充分发挥长寿资源优势,继续积极创建平安镇、高田镇2个养生养老小镇,打造健康养老胜地;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桂林仙源夕阳红中医药康养产业园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积极推进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健康医药等产业,助力健康旅游稳步发展。

  大健康、大养老促使桂林养老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各项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整体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宜游宜养,城乡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协调……桂林老龄人实打实地“摸”到了幸福,“康养宜居”正在成为山水之城的一张崭新名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