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擦亮“幸福养老”底色
发布时间: 2022-11-18


  家家有老年人,人人都会老。让老龄人过上有尊严的养老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建设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00张,开展1070户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独居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这三项民生工程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

  如今,好消息来了,三项民生工程均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将助力全市加快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已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家、机构养老床位2086张,老龄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全部完成入户评估和方案制定、已完成改造406户,这些数字还在迅速上升中。

  

  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遍地开花,城市街道100%全覆盖农村乡镇75%以上覆盖

  集社区老年助餐、养老、照护、日托、居家服务为一体;在淳安县屏门乡,依托乡镇敬老院兴办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面积接近3500平方米,同时以失能、失智老龄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

  在杭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兼具日间照料和全托服务功能,可为老龄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已连续第三年纳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相较于前两年集中于城市地区建设,今年重点以郊区、山区的农村地区为主,充分满足农村地区老龄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年底前,全市乡镇(街道)整体覆盖率将达到85%以上,到2021年,有望实现镇街全覆盖。

  

  引入专业化评估按需定制:一户一策二维码“扫一扫”

  今年6月27日,潘爷爷迎来了桐庐县民政局和新合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共同上门评估。按照他的身体情况、生活习惯、行动轨迹和房屋状况,为他制定了最优的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

  “家里完全变样子了,不光是干净整洁,而且很多功能都有了。”潘爷爷说,现在可以扶着扶手起床,也不用去邻居家借厕所,还能坐在浴凳上洗澡,坐着轮椅出门,很方便。

  在去年全市率先开展202户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向全市范围推开,改造对象确定为60周岁以上的生活困难老龄人(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家庭,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享受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和失能老龄人家庭优先改造,适当考虑部分失能的老龄人和80周岁以上的自理老龄人家庭。

  改造内容包括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具配备到位等五大类,改造标准由各地在省定6000元/户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提质,最高达20000元/户。

  改造前,专业团队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施工完成后,每户家庭生成专属“二维码”,前后对比“扫一扫”就看到。

  

  聚焦失能失智老年群体:今年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000余张

  位于半山街道桃源街399号的拱墅区桃源颐养中心内,独栋建筑项目面积约3700平方米,由专业机构建设运营,定位于认知症照护特色,特别开辟了面对轻中度干预介入区和针对重度认知症患者的照护区,以20张床左右的小单元形成同类型家庭照护服务,更有利于老年人适应机构,形成互助养老、搭伴养老的氛围。同时,这里联合半山街道杭钢南苑共同打造认知症友好社区,目前认知症早期筛查已完成评估近500人,预计今年9月底建成运营。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机构主要承担着失能、失智以及高龄老龄人全托等服务功能,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20家,床位数7.36万张,每千名老龄人拥有床位41张。为有效满足老龄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龄人在机构养老方面的需求,今年新增的床位数,更侧重于护理型床位建设,鼓励机构专设认知症照护专区,以不断优化床位结构,越来越多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得到妥善照料。

  


微信